7月17日,北京某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室里,参加“双语学前快车班”学习的孩子们正在吃午餐,教室门口张贴着课程表和当天的教学内容。实习生 周薇摄
“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把小鸭救上来?”
“猜谜语: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衣裳,你要欺负她,她就射一枪。”
“一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填写完整:1、2、3、4、6、()、12”
“动手题:一张纸撕一次变成三张、一张纸撕一次撕出四个口、六根牙签摆出5个正方形、四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
前不久,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看后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竞争氛围中,家长们无奈地看着五六岁的孩子过早地担起了应试压力。
雷人试题吓坏家长
在这份试题后,网友“伊莎贝拉”回复道:“考个小学也这么难,搞得比高考还复杂。”
网友“乖乖”则留言:“研究了半天,只有几道题会做,还不确定答得对不对……看来以我现在的状态,知名小学肯定考不进!”
笔者发现,不仅是北京,在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幼升小”试题都成了令家长们头疼的难题。
在《上海重点小学的入学标准,这招的都是天才吧》、《在家模拟下“幼升小”考试》等帖子中,“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是谁?”“有1到9九个数,请问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1、3、7、8;5、9;2、4、6,三类呢?”等题目常常难倒家长和众多高学历网友。当楼主公布答案为“姚明”、“按同一声调分为一组”的时候,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对大人来说,这些题都很难一下子想到,更别说是对一个6岁的孩子了,“这明显严重超纲”。
目前“幼升小”入学考试的考察内容大致归纳为数学思维、语言能力及综合能力几个部分,其中语文和数学最为重要。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重申《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各地“幼升小”入学考试还是将不少适龄儿童堵在了“附近学校”的校门外。
“难道小孩子考不过这些就只能在家待着吗?我的孩子怎么办?”网友“弱小的我”发出疑问。
火爆的“幼小衔接班”
6月底7月初的一段时间,北京的刘女士特别忙,女儿彤彤马上要升小学成了家里的头号大事,而头号大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幼升小”入学考试。
其实,在彤彤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接触过拼音、写字、运算等知识,虽然现在已经拿到了小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为了能和小学教育更好地衔接,刘女士还是决定给彤彤报个暑期培训班。“咳,现在的小孩真不容易。”
对刘女士的安排,丈夫不同意,他觉得彤彤太累,这样学习生活就没了童趣,孩子对学习也不会感兴趣。可刘女士坚持:“周围的家长都让孩子提前学习,彤彤不去,跟不上小学进度,产生自卑心理怎么办?”
像刘女士一样的家长不少。笔者发现,在北京,幼小衔接暑期培训班报名火爆,尽管学费要两三千元,但不少培训班都已招满。
笔者向“聪明法宝幼小衔接班”的张老师咨询后了解到,该暑期班开设了《识字和阅读》、《想象和创造》、《逻辑和数学》、《注意和观察》等4门课程,分别教授语文、数学等知识。在语言方面,会教授300到400个汉字,并让孩子辨别偏旁部首,培养阅读习惯;在数学方面,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让孩子初步掌握比较简单的乘除法换算,加强对数字的巩固。
课程中,新开设的“同步模拟测试”环节最受家长热捧。暑期班为了保证孩子顺利通过名牌小学的考试,收集了各小学的入学试题,在每节课课间,由老师模拟小学入学考官,进行入学考试的模拟训练,并根据孩子的表现,指导其做出正确的回答。
某全国性知名教育机构开办的“全日制暑期学前双语快车班”不仅开设了语、数、外等衔接课程,还开设了专门针对小学入学考试的试题培训课。该负责人向笔者保证,课程结束后孩子能掌握200多个汉字、20以内的运算,并能顺利通过小学入学考试。
而笔者在小学义务教育大纲上发现,掌握45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已经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要求了。
其实,早在2006年4月,北京市教委就出台了《关于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通知》的文件,称将用4年、到2010年逐渐取消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当时,全市共有471所小学,举办了856个学前班。如今,学前班的身影逐渐消失,而一些培训机构开办的“幼小衔接班”、“潜能开发班”现身幼教市场,继续着学前班的“使命”,且每月收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孩子会写字、运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
近日,四川某幼儿园大班老师郭玉晗颇为无奈,有家长来校反映,上了一个学期,孩子会写的字太少了。
郭玉晗称,其所在的幼儿园提出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上总是落实不下来。“家长看到孩子会写字,会算数就高兴得不得了,看到孩子什么都不会就觉得幼儿园失职了。”1年来,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给她的印象大多是“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能提前学习知识,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孩子会写字、会运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对于家长的质疑,郭玉晗苦口婆心,但成效并不明显,“家长要么是不能理解,要么能理解但做不到”。
可是以她亲身任教的经历来看,提前学习对孩子的影响弊大于利。
早在刚任教的时候,她就发现,类如“蛇”、“藏”这些小学二三年级才教的复杂汉字,现在已出现在幼儿园教材里了。“孩子手指发育都不完全,这么早就开始学这么复杂的字,孩子无法正确理解,也不利于以后对写字姿势的矫正。”郭玉晗说。
有一次,她教孩子们认日历。讲到年、月、日、星期几、阴历、阳历怎么看的时候,不少孩子都觉得太难,看不懂。孩子皱着眉头的样子让郭玉晗印象深刻:“也许,长大一点,这些东西接受起来会更快。提前教了,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和脑力都太大。”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其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有这样的表述:学前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和郭玉晗一样认为现在的教育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老师和家长不在少数。
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便讲述了她的一段教学生活:
在她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开学没几天,大部分家长就反映: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还有一部分家长说他们孩子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初中程度。
果然,上课时,“大羽妈妈”发现,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表现出厌烦的样子,扰乱了上课气氛;一些学生听不懂,变得缺乏自信。她只好采取分层教育的办法,为迎合“尖子生”加快上课进度。为鼓励“中下层学生”,又不得不把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超可怜,没有我们童年时期的那种美好回忆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失去了更多。”一位网友看后留言感慨道。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源自应试压力的下放
“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在教小学的内容了。”家住朝阳区青年路的潘先生告诉笔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并不少见,他最近就在考虑,是否要为儿子豆豆寻找一个小学化教学的幼儿园。
原来,豆豆明年读中班了,可他所在的幼儿园大班没有正式的幼小衔接课程,潘先生担心他上小学后跟不上进度。
如今,不少小学开办的幼儿园,在大班时也一改中、小班“做游戏”、“边玩边学”的学习方式,开始教小学知识。朝阳区一家实验幼儿园大班开设了“儿童智能”、“学前语、数、外”、“头脑奥林匹克”等课程。
据该园的老师介绍,读完大班的孩子基本上能做2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能掌握100个汉字读写。有些“接受能力好”的孩子,已经能做50、甚至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了。
但潘先生也表示,他并不赞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让孩子学习一些不适合他年龄的知识,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但作为家长的他也承认,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和所有家长一样,都有一种“恐后心理”,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潘先生称,在与其他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提到了“竞争”两个字。
“家长的竞争意识很重,社会对义务教育也变得特别功利。”潘先生说,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提前教学,提高孩子在社会竞争中的实力。“可现实中的竞争到底有多大,真的要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吗?”潘先生自己往往会陷入这样的困惑之中,他有时猜想,是不是因为家长之间互相询问,反复渲染,无形中把现实中的竞争给放大了。
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我小时候也没上过幼儿园,也没读过学前班,照样上了小学,上了大学,有了工作,现在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在某幼儿师范学校工作并拥有20多年教龄的肖翠玲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外,部分民办幼儿园办学不规范也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肖翠玲告诉笔者,目前社会办(幼儿)园的力量越来越强,部分民办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心理,获得更多招生资源,开设了涉及小学知识的课程。而在幼儿教育中,虽有规定的教学纲要,但却不接受任何教学评估。“在部分民办幼儿园,生源成了幼儿园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
而在潘先生看来,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小学。“小学认为孩子读完幼儿园就该知道这些东西,所以上课的进度特别快。”幼儿园入小学考试的试题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透露,由于越来越多的孩子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都赶得上进度,所以,反映教学进度太快的声音并不强,学校也没有调慢的打算。
一位资深教育人士称,应试压力的下放才是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根源。她表示,在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采取电脑派位之后,入学压力有所减轻;但是两三年后,电脑派位的弊端逐渐显现,根据就近原则,成绩好的学生被分到了非名校,成绩差的学生被分到了名校,不满意的声音随之传来,由此“迎春杯”等奥数考试又重新将学生纳入到成绩决定学校的规则中。在2005年,北京教委取消“迎春杯”后,“名校办民校”的浪潮袭来,招生时可不按派位原则,让“小升初”加分的奥数竞争愈演愈烈。
“原本集中在六年级的竞争转移到了四至六年级,最后转移到二至三年级。”该人士对此也很无奈:“要上一个好的大学就必须上一个好的中学,要上一个好的中学就必须得在一个好的小学,长此以往,‘幼升小’的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
(本报记者来扬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2009年,一部耗时3年、以北京一家名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为拍摄对象的电影《小人国》上映,展现了一种异于传统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还孩子以天然的状态。
在现实中,巴学园曾饱受争议,“童话毕竟要回归现实”、“我赞成这种教育理念,却不会把孩子送到这来”。
什么才是好的幼儿园教育?家长和幼教专家们都在思考。
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
“两岁的孩子只用一周就能学会爬楼梯,为什么要让1岁的小孩学一个月做到呢?”在巴学园园长李跃儿眼里,传统幼儿园的教育有点儿拔苗助长。
李跃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教材内容需要根据孩子的心智成长来制定。五六岁孩子的心理和大脑发育都没有达到理解小学内容的程度,提前教授反而会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它的成长是由自身机制决定的,懂得种子的成长规律,施以适当的帮助,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她表示,这便是巴学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理念的内涵。
在巴学园,这种理念被称为“不唤醒”——不过早学习书本知识,不打断孩子们的任何工作,在6岁以前,让孩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协助孩子。
“在巴学园,首先是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然后才看他能做什么。”巴学园的老师岳静红告诉记者,如果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承担过重的责任,一旦他承担不了,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个总是自责的人将来生活得不会幸福,等他的内心框架建构好了,有些东西他们自然会承担。”
在《小人国》的导演张同道看来,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孩子身上找出他的兴趣所在,引导他发展出自我及人格,保持学习的兴趣”。
他表示,每个孩子出生后都是好学的,他的任何举动包括玩、探索、打架都是在学习。“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像成人一样,以书本为主,而是一种体验式学习,通过触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这个世界。”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种天然的好学能持续到高年级的极少,“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都被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扼杀了”。
让孩子培养起主动人格
“主动人格的培养将会是教育的一场革命。”张同道告诉记者,现在的幼儿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对待”的状态。
在拍摄《小人国》之前,张同道考察了10多家幼儿园,发现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所有的空间、时间都被安排好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借用了“景别”这一电影专业术语来解释造成孩子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家长看孩子的景别太小了,只看到特写,没有看到中景,更别说是全景了。”张同道认为,家长看重眼前利益,不断追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目标,“其实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张同道看来,10多家幼儿园里缺乏主动人格的孩子像是被拿来填空的符号和棋子,摄像师拍不出孩子的自然状态。而在巴学园,孩子可以决定是否吃饭、是否上课、和谁交朋友,周围的人把孩子当做了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在影片《小人国》里,4岁的辰辰对朋友坚持了一年的等待,巴学园并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在天冷的时候给她加衣,在她同意的情况下陪她一起,并努力让她建立与他人的友谊;两岁的锡坤把鞋、足球丢进垃圾桶测容量,把小方块撒了一地,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容量和力量,并在玩完之后教他收拾好,让他学会遵守规则……
“人生就是不断判断和选择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教育,他们在童年便学会了主动选择,这样的孩子以后内心是强大的。”张同道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认多少字,算多少数,而在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处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并加强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担当。
某幼儿师范学校的肖翠玲也持同样观点。20多年来一直从事培养幼教老师工作的她表示,幼儿园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对孩子情感认知影响的深浅。教育的任务是让孩子了解身边未知的事物、培养优秀的品质,并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幼儿园的主人应该是孩子。大人国和小人国应该和谐地在一起,而和谐的前提就是尊重和理解。”张同道说。
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
尽管支持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但张同道也很无奈。如果小学、中学维持原样,幼儿园单方面做出改变,也无法实现很好的对接。在张同道看来,应试教育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危害很大,但要对其进行改革、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肖翠玲则表示,中国教育的现状要改变,必须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肖翠玲所理解的“真正懂幼儿园教育的人”有3种:幼儿园老师、幼儿园的园长以及教育部门分管幼教的负责人。
在她培养的幼教老师中,有不少人向她反映,口头上的教育理念与现实往往存在偏差。有的幼儿园要求大班上计算课,并开放了家长日,让家长检查老师的教授水平;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来到幼儿师范学校,提出自己选拔幼师的几个要求……拿了专业幼师资格的老师们很是无奈,“明明知道对孩子不好,还是得按要求做”;幼儿师范学校也很被动,为了增加学生进入幼师行业的竞争力,教学会相应作出调整。
而幼儿园园长做的也并不如想象中的好。很多幼儿园园长是真正懂教育的人,现在却被部分家长及现实因素牵着走。肖翠玲表示,很多幼儿园园长都是有过多年教龄的老师,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都很深刻,也真正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应该如何去培养。但在现实面前,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却被抛到了一边。
肖翠玲告诉记者,在国内,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都如同一根紧绷弦的箭,一到大学就感觉彻底解放了;而外国却恰恰相反,大学之前玩,大学期间努力学习。高考过后撕书发泄、考上大学后不再努力等现象都证明了教育的可悲。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都不利。
“懂教育的人就像一根‘指挥棒’,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需要它指引好正确的方向。”肖翠玲说。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2010-07-21)
“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把小鸭救上来?”
“猜谜语: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衣裳,你要欺负她,她就射一枪。”
“一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填写完整:1、2、3、4、6、()、12”
“动手题:一张纸撕一次变成三张、一张纸撕一次撕出四个口、六根牙签摆出5个正方形、四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
前不久,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看后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竞争氛围中,家长们无奈地看着五六岁的孩子过早地担起了应试压力。
雷人试题吓坏家长
在这份试题后,网友“伊莎贝拉”回复道:“考个小学也这么难,搞得比高考还复杂。”
网友“乖乖”则留言:“研究了半天,只有几道题会做,还不确定答得对不对……看来以我现在的状态,知名小学肯定考不进!”
笔者发现,不仅是北京,在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幼升小”试题都成了令家长们头疼的难题。
在《上海重点小学的入学标准,这招的都是天才吧》、《在家模拟下“幼升小”考试》等帖子中,“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是谁?”“有1到9九个数,请问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1、3、7、8;5、9;2、4、6,三类呢?”等题目常常难倒家长和众多高学历网友。当楼主公布答案为“姚明”、“按同一声调分为一组”的时候,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对大人来说,这些题都很难一下子想到,更别说是对一个6岁的孩子了,“这明显严重超纲”。
目前“幼升小”入学考试的考察内容大致归纳为数学思维、语言能力及综合能力几个部分,其中语文和数学最为重要。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重申《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各地“幼升小”入学考试还是将不少适龄儿童堵在了“附近学校”的校门外。
“难道小孩子考不过这些就只能在家待着吗?我的孩子怎么办?”网友“弱小的我”发出疑问。
火爆的“幼小衔接班”
6月底7月初的一段时间,北京的刘女士特别忙,女儿彤彤马上要升小学成了家里的头号大事,而头号大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幼升小”入学考试。
其实,在彤彤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接触过拼音、写字、运算等知识,虽然现在已经拿到了小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为了能和小学教育更好地衔接,刘女士还是决定给彤彤报个暑期培训班。“咳,现在的小孩真不容易。”
对刘女士的安排,丈夫不同意,他觉得彤彤太累,这样学习生活就没了童趣,孩子对学习也不会感兴趣。可刘女士坚持:“周围的家长都让孩子提前学习,彤彤不去,跟不上小学进度,产生自卑心理怎么办?”
像刘女士一样的家长不少。笔者发现,在北京,幼小衔接暑期培训班报名火爆,尽管学费要两三千元,但不少培训班都已招满。
笔者向“聪明法宝幼小衔接班”的张老师咨询后了解到,该暑期班开设了《识字和阅读》、《想象和创造》、《逻辑和数学》、《注意和观察》等4门课程,分别教授语文、数学等知识。在语言方面,会教授300到400个汉字,并让孩子辨别偏旁部首,培养阅读习惯;在数学方面,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让孩子初步掌握比较简单的乘除法换算,加强对数字的巩固。
课程中,新开设的“同步模拟测试”环节最受家长热捧。暑期班为了保证孩子顺利通过名牌小学的考试,收集了各小学的入学试题,在每节课课间,由老师模拟小学入学考官,进行入学考试的模拟训练,并根据孩子的表现,指导其做出正确的回答。
某全国性知名教育机构开办的“全日制暑期学前双语快车班”不仅开设了语、数、外等衔接课程,还开设了专门针对小学入学考试的试题培训课。该负责人向笔者保证,课程结束后孩子能掌握200多个汉字、20以内的运算,并能顺利通过小学入学考试。
而笔者在小学义务教育大纲上发现,掌握45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已经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要求了。
其实,早在2006年4月,北京市教委就出台了《关于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通知》的文件,称将用4年、到2010年逐渐取消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当时,全市共有471所小学,举办了856个学前班。如今,学前班的身影逐渐消失,而一些培训机构开办的“幼小衔接班”、“潜能开发班”现身幼教市场,继续着学前班的“使命”,且每月收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孩子会写字、运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
近日,四川某幼儿园大班老师郭玉晗颇为无奈,有家长来校反映,上了一个学期,孩子会写的字太少了。
郭玉晗称,其所在的幼儿园提出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上总是落实不下来。“家长看到孩子会写字,会算数就高兴得不得了,看到孩子什么都不会就觉得幼儿园失职了。”1年来,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给她的印象大多是“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能提前学习知识,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孩子会写字、会运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对于家长的质疑,郭玉晗苦口婆心,但成效并不明显,“家长要么是不能理解,要么能理解但做不到”。
可是以她亲身任教的经历来看,提前学习对孩子的影响弊大于利。
早在刚任教的时候,她就发现,类如“蛇”、“藏”这些小学二三年级才教的复杂汉字,现在已出现在幼儿园教材里了。“孩子手指发育都不完全,这么早就开始学这么复杂的字,孩子无法正确理解,也不利于以后对写字姿势的矫正。”郭玉晗说。
有一次,她教孩子们认日历。讲到年、月、日、星期几、阴历、阳历怎么看的时候,不少孩子都觉得太难,看不懂。孩子皱着眉头的样子让郭玉晗印象深刻:“也许,长大一点,这些东西接受起来会更快。提前教了,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和脑力都太大。”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其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有这样的表述:学前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和郭玉晗一样认为现在的教育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老师和家长不在少数。
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便讲述了她的一段教学生活:
在她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开学没几天,大部分家长就反映: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还有一部分家长说他们孩子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初中程度。
果然,上课时,“大羽妈妈”发现,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表现出厌烦的样子,扰乱了上课气氛;一些学生听不懂,变得缺乏自信。她只好采取分层教育的办法,为迎合“尖子生”加快上课进度。为鼓励“中下层学生”,又不得不把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超可怜,没有我们童年时期的那种美好回忆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失去了更多。”一位网友看后留言感慨道。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源自应试压力的下放
“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在教小学的内容了。”家住朝阳区青年路的潘先生告诉笔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并不少见,他最近就在考虑,是否要为儿子豆豆寻找一个小学化教学的幼儿园。
原来,豆豆明年读中班了,可他所在的幼儿园大班没有正式的幼小衔接课程,潘先生担心他上小学后跟不上进度。
如今,不少小学开办的幼儿园,在大班时也一改中、小班“做游戏”、“边玩边学”的学习方式,开始教小学知识。朝阳区一家实验幼儿园大班开设了“儿童智能”、“学前语、数、外”、“头脑奥林匹克”等课程。
据该园的老师介绍,读完大班的孩子基本上能做2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能掌握100个汉字读写。有些“接受能力好”的孩子,已经能做50、甚至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了。
但潘先生也表示,他并不赞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让孩子学习一些不适合他年龄的知识,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但作为家长的他也承认,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和所有家长一样,都有一种“恐后心理”,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潘先生称,在与其他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提到了“竞争”两个字。
“家长的竞争意识很重,社会对义务教育也变得特别功利。”潘先生说,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提前教学,提高孩子在社会竞争中的实力。“可现实中的竞争到底有多大,真的要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吗?”潘先生自己往往会陷入这样的困惑之中,他有时猜想,是不是因为家长之间互相询问,反复渲染,无形中把现实中的竞争给放大了。
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我小时候也没上过幼儿园,也没读过学前班,照样上了小学,上了大学,有了工作,现在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在某幼儿师范学校工作并拥有20多年教龄的肖翠玲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外,部分民办幼儿园办学不规范也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肖翠玲告诉笔者,目前社会办(幼儿)园的力量越来越强,部分民办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心理,获得更多招生资源,开设了涉及小学知识的课程。而在幼儿教育中,虽有规定的教学纲要,但却不接受任何教学评估。“在部分民办幼儿园,生源成了幼儿园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
而在潘先生看来,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小学。“小学认为孩子读完幼儿园就该知道这些东西,所以上课的进度特别快。”幼儿园入小学考试的试题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透露,由于越来越多的孩子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都赶得上进度,所以,反映教学进度太快的声音并不强,学校也没有调慢的打算。
一位资深教育人士称,应试压力的下放才是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根源。她表示,在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采取电脑派位之后,入学压力有所减轻;但是两三年后,电脑派位的弊端逐渐显现,根据就近原则,成绩好的学生被分到了非名校,成绩差的学生被分到了名校,不满意的声音随之传来,由此“迎春杯”等奥数考试又重新将学生纳入到成绩决定学校的规则中。在2005年,北京教委取消“迎春杯”后,“名校办民校”的浪潮袭来,招生时可不按派位原则,让“小升初”加分的奥数竞争愈演愈烈。
“原本集中在六年级的竞争转移到了四至六年级,最后转移到二至三年级。”该人士对此也很无奈:“要上一个好的大学就必须上一个好的中学,要上一个好的中学就必须得在一个好的小学,长此以往,‘幼升小’的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
(本报记者来扬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2009年,一部耗时3年、以北京一家名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为拍摄对象的电影《小人国》上映,展现了一种异于传统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还孩子以天然的状态。
在现实中,巴学园曾饱受争议,“童话毕竟要回归现实”、“我赞成这种教育理念,却不会把孩子送到这来”。
什么才是好的幼儿园教育?家长和幼教专家们都在思考。
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
“两岁的孩子只用一周就能学会爬楼梯,为什么要让1岁的小孩学一个月做到呢?”在巴学园园长李跃儿眼里,传统幼儿园的教育有点儿拔苗助长。
李跃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教材内容需要根据孩子的心智成长来制定。五六岁孩子的心理和大脑发育都没有达到理解小学内容的程度,提前教授反而会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它的成长是由自身机制决定的,懂得种子的成长规律,施以适当的帮助,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她表示,这便是巴学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理念的内涵。
在巴学园,这种理念被称为“不唤醒”——不过早学习书本知识,不打断孩子们的任何工作,在6岁以前,让孩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协助孩子。
“在巴学园,首先是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然后才看他能做什么。”巴学园的老师岳静红告诉记者,如果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承担过重的责任,一旦他承担不了,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个总是自责的人将来生活得不会幸福,等他的内心框架建构好了,有些东西他们自然会承担。”
在《小人国》的导演张同道看来,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孩子身上找出他的兴趣所在,引导他发展出自我及人格,保持学习的兴趣”。
他表示,每个孩子出生后都是好学的,他的任何举动包括玩、探索、打架都是在学习。“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像成人一样,以书本为主,而是一种体验式学习,通过触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这个世界。”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种天然的好学能持续到高年级的极少,“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都被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扼杀了”。
让孩子培养起主动人格
“主动人格的培养将会是教育的一场革命。”张同道告诉记者,现在的幼儿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对待”的状态。
在拍摄《小人国》之前,张同道考察了10多家幼儿园,发现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所有的空间、时间都被安排好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借用了“景别”这一电影专业术语来解释造成孩子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家长看孩子的景别太小了,只看到特写,没有看到中景,更别说是全景了。”张同道认为,家长看重眼前利益,不断追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目标,“其实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张同道看来,10多家幼儿园里缺乏主动人格的孩子像是被拿来填空的符号和棋子,摄像师拍不出孩子的自然状态。而在巴学园,孩子可以决定是否吃饭、是否上课、和谁交朋友,周围的人把孩子当做了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在影片《小人国》里,4岁的辰辰对朋友坚持了一年的等待,巴学园并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在天冷的时候给她加衣,在她同意的情况下陪她一起,并努力让她建立与他人的友谊;两岁的锡坤把鞋、足球丢进垃圾桶测容量,把小方块撒了一地,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容量和力量,并在玩完之后教他收拾好,让他学会遵守规则……
“人生就是不断判断和选择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教育,他们在童年便学会了主动选择,这样的孩子以后内心是强大的。”张同道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认多少字,算多少数,而在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处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并加强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担当。
某幼儿师范学校的肖翠玲也持同样观点。20多年来一直从事培养幼教老师工作的她表示,幼儿园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对孩子情感认知影响的深浅。教育的任务是让孩子了解身边未知的事物、培养优秀的品质,并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幼儿园的主人应该是孩子。大人国和小人国应该和谐地在一起,而和谐的前提就是尊重和理解。”张同道说。
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
尽管支持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但张同道也很无奈。如果小学、中学维持原样,幼儿园单方面做出改变,也无法实现很好的对接。在张同道看来,应试教育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危害很大,但要对其进行改革、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肖翠玲则表示,中国教育的现状要改变,必须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肖翠玲所理解的“真正懂幼儿园教育的人”有3种:幼儿园老师、幼儿园的园长以及教育部门分管幼教的负责人。
在她培养的幼教老师中,有不少人向她反映,口头上的教育理念与现实往往存在偏差。有的幼儿园要求大班上计算课,并开放了家长日,让家长检查老师的教授水平;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来到幼儿师范学校,提出自己选拔幼师的几个要求……拿了专业幼师资格的老师们很是无奈,“明明知道对孩子不好,还是得按要求做”;幼儿师范学校也很被动,为了增加学生进入幼师行业的竞争力,教学会相应作出调整。
而幼儿园园长做的也并不如想象中的好。很多幼儿园园长是真正懂教育的人,现在却被部分家长及现实因素牵着走。肖翠玲表示,很多幼儿园园长都是有过多年教龄的老师,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都很深刻,也真正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应该如何去培养。但在现实面前,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却被抛到了一边。
肖翠玲告诉记者,在国内,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都如同一根紧绷弦的箭,一到大学就感觉彻底解放了;而外国却恰恰相反,大学之前玩,大学期间努力学习。高考过后撕书发泄、考上大学后不再努力等现象都证明了教育的可悲。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都不利。
“懂教育的人就像一根‘指挥棒’,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需要它指引好正确的方向。”肖翠玲说。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201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