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泉阁幸福论坛
登陆论坛,感受鸣泉阁大家庭的温暖!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鸣泉阁幸福论坛
登陆论坛,感受鸣泉阁大家庭的温暖!
鸣泉阁幸福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又该开学了,为给老师送礼不知愁煞多少家长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教师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教师的自我优越感似乎也在不断的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慢慢的意识到了手中的权力,自然,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开始利用这些权利。接下来,问题也就有了:
家长开始发愁如何讨好老师,其实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地盘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
时下,有家长的孩子到一起总是会问:你给老师送礼了吗?送的什么啊?
孩子在人家手里攥着,常言说“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作为孩子的家长,你给孩子送礼了吗?

请看相关报到!

2又该开学了,为给老师送礼不知愁煞多少家长 Empty 别让“给老师送礼”形成风气 周二 八月 17, 2010 7:24 am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作者:黄念根

近日,有一位称“江南幽梦”的江苏籍网友在华声论坛等社区发帖,称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成了幼儿园潜规则的受害者。”此时另外有一名家长提醒她,“一定要给老师送礼!如果不送,你的孩子就会遭冷遇,这是行规。”于是,她与她老公也开始商量向老师“送礼”。此现象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议论。(6月1日湖南在线)

在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里,家长向老师“送礼”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如果这样的风气向另一种——“攀比性”“功利性”的方向发展时,“送礼”也就变味了,原本充满生机勃勃的校园就这样逐渐地被污染。家长们出现的这种现象,既不正常,更令各界焦急与反思。

的确,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重点学校及班级,更想得到老师的赏识等等。此时,有的学生只靠自己单方面的努力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部分家长想到了给学校领导或者老师“送礼”或许就是一种很有成效的途径。

毋庸置疑,家长们向老师送点薄品,表示关心与感谢,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可以理解的,何况这也是一种对人尊重的表现。但随着人们的观念逐渐“更新”,一些“送礼”不良风气逐渐盛行,“送礼”也逐渐成为部分家长们追求时髦、高品质的“攀比”。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他们又有什么“礼品”来送呢?这是不是给贫困家里的孩子留下了阴影呢?而有时不送礼,孩子就要受到冷遇,或是遭到老师的歧视与辱骂。那么,贫困家里的孩子是不是时常受到冷遇呢?当然,在遇到这些情况时,老师的做法确实违背了“为人师表”的风范及职业操守。但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要那些勤于“送礼”的家长们身上找找原因。

据笔者了解,很多家长也并不赞成向学校领导和老师“送礼”,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其很反感。那为何还是有如此多的家长选择这样的“方法”?那么既然大家都不喜欢,那又该如何杜绝呢?当然,说杜绝可能有点不太合乎实际。从目前看来,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别而已。只是呼吁更多的家长少采用“送礼”的方法来获得老师的重视,不要随波逐流,更重要的是家长应多跟自己的孩子及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也对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出现的“歧视”与“辱骂”现象也有很大的遏制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向老师“送礼”。

为此,教育部门采取措施干预不良风气的继续蔓延是大有必要的。当然,这样的行动不能只靠教育部门及老师的努力,关键还在于部分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就像有些人所说的,“只让老师一方去行动,恐怕心有余力而力不足”。更重要是家长们应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而不应把成人世界的那一套带到学校里。或许你们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你们的行为却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对今后孩子成长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一位小留学生父亲眼里的美国私立学校

  儿子去美国读高中4个月后,回国过圣诞节假期。一天晚上,儿子和国内的初中同学聚会回来告诉我,有位同学几乎每天都是夜里零点30分才能睡觉,妈妈很心疼,跑去找班主任诉苦,反遭老师训斥:“什么?你儿子十二点半就睡了?很多同学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呢!”

  听了同学的遭遇,儿子对我感叹:“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儿子在美国的学校,每天下午3时30分放学,之后是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的作业时间是30~45分钟。为了保证他们的睡眠时间,每天晚上10时,老师会将笔记本电脑没收统一保管。

  假期也是货真价实的。学校的家长手册甚至建议:“除某些辅导跳级课程的老师要求以外,学校不要求学生在假期阅读学校指定列表上的书籍。我们强烈鼓励家长让学生自己选择假期阅读物,从而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兴趣。”

  曾经,儿子对初中同学现在的处境也并不陌生。上初中时,尽管已经决定要去国外读高中,但他几乎每天都是晚上11时以后才睡觉:“别人都在用功,自己就不敢放松。”

  儿子去美国的最初一段时间,他妈妈每天几乎都有十五六个小时呆在网上,就怕错过了与儿子沟通的时间。我心里也有些发怵。在我看来美国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国度,老师不管学生,大人不管孩子,儿子虽然从小比较自律,但他毕竟是个15岁的孩子,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能行吗?但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尤其是今年春节赴美探亲后,我们的心终于从嗓子眼儿慢慢回到原处,因为我们发现儿子不在身边,离我们似乎却更近了。

  给老师送礼不容易

  儿子就读的是位于盐湖城的一所私立中学。我对私立学校一直不太看好,觉得国内的私立学校大多只是为了赚钱,学生多是家里有钱却缺少管教的公子哥儿,而学校生怕得罪“上帝”,往往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从儿子决定要去美国读高中开始,我一直希望托朋友想办法,能让他去美国读公立高中,直到确定不能上公立中学后,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私立中学。

  但美国之行让我改变了对私立学校的偏见。

  儿子初到美国很不适应,尤其是学校地处高原地区,他有些高原反应。我们计划给他转学,朋友推荐了西雅图的一所私立中学。春节的美国之行也包括去西雅图实地考察这所学校。我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考虑到美国人的习惯,准备的礼物都不贵重。

  在西雅图的学校,国际关系联络员Jack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出于感激,决定送他一个苹果的Ipod,不过200美元左右。他当即表示太贵重了,不能收。见我们很有诚意,他表示可以捐献给他们的学校图书馆。

  但是第二天,我们却收到了学校退回来的礼物,还有国际部主任Williams的一封信函。信上说:出于尊重你们家人的想法,我指示Jack收下你们的礼物,并捐赠给学校图书馆。但是我错了,我们学校的政策是任何机构或教员都不得接受来自申请人家庭的礼物。制定这个政策是为了避免一个申请人不够格而被接受。你的儿子被接受也仅仅是凭借他自己的能力。我们希望尽量减少迹象让他感觉自己被接受是一个礼物帮助了他。

  这让我们在尴尬之余,也很感动。在国内我们早已习惯求人办事就要送礼,即便在原本应该是一片净土的校园里,给老师送礼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不送礼反而变得很奇怪。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朋友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入学不过一个星期,就碰上教师节。因为家里没有给老师送礼,孩子晚上回家就放声大哭,说全班几十个同学只有她和另一个小朋友没有给老师送礼物。

  而在美国,给老师送礼被拒绝似乎不是偶然发生的,在儿子的学校我们又经历了类似的遭遇。我们想请儿子的老师吃饭,但所有的老师都以要回家为由婉拒了我们的邀请。

  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老师对学生却非常热情。一天,我们在学校餐厅用餐,校长听说我们是David(化名)的父母,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的办公室坐坐。我们没想到校长对一个入学不过半年的中国学生这么了解,他跟我们聊了儿子的学习,但聊得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我们有些受宠若惊,要知道我们习惯的思维是:校长该是大忙人啊。

  不光是校长,所有的任课老师对David都非常熟悉。我此前一直认为美国人情淡薄,后来才知道儿子曾和同学一起被老师邀请到家里去过万圣节、吃火锅。离开美国前,我想委托一位老师在几天后替我给儿子买个生日蛋糕。70多岁的老太太说:“不用买了,我在家给他做好了带过来。”另一位老师则说:“你给他做蛋糕,那我就给他扎气球。”他们还叮嘱我,千万不要告诉David,想要给他一个惊喜。

  几天后,儿子告诉我他不想转学了,我想应该与这个生日不无关系。

  和学习一样重要的事还有很多

  儿子在重庆读书的时候,除了他的学习成绩,我们对他在学校的其他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学习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体育课和德育课人人都是优。而儿子去了美国之后,他每天的情况,比如着装、课堂表现、体育锻炼、作业、测试,事无巨细,我们都可以从网上了解到,而所有这些都会打分,并计入儿子最终的综合成绩。有一次,儿子早上上课迟到,我们立即知道了,儿子解释说是睡过头了,但这并不能成为迟到的理由,儿子被扣了10分。

  学习不能说不重要,但是重要的事还有很多。在学校校历中,有20多个重要的日子,除了考试复习和期末考试外,有很多都是诸如男孩棒球营、旅行日、班级旅行日、登山日、全校滑雪日、祖父母日之类的日子。

  学生手册中明确规定:参加体育运动是学生社交和身体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每年必须参加至少一项竞技运动,并且鼓励学生3个季节(秋季、冬季、春季)都参加。此外,参加击剑、攀岩等体育运动或者参加舞台剧的演出也相当于达到了运动的要求,但需要达到一些表演或比赛的标准。

  儿子告诉我,周末的娱乐活动也是学校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学生手册里也有量化的要求。

  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周末活动,通过户外教育课程,可进行诸如徒步旅行、野营、攀岩、滑板滑雪、高山滑雪运动。学生们也有机会报名参加大型购物中心之旅、电影、宴会、游乐场探险以及其他文化活动。每个学生必须在每个学年的课程中参加3个文化娱乐活动、3个社区服务活动,以及3个户外活动。

  大多数的娱乐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传统的咖啡屋之夜、运动比赛、在学生中心看大屏幕电影、宿舍开放日都是学校娱乐活动的代表。健身房和举重房在周末的常规时间开放,学生中心开放游泳池、乒乓室、气垫曲棍球以及电视和棋牌游戏。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交通和陪伴,去犹他州的各个滑雪胜地。

  女孩的裙子必须在膝盖下两英寸

  现在的中国家庭大多是几个大人如群星捧月般围绕着一个孩子。儿子在家的时候自然是什么家务都不做,什么东西都是随处乱扔乱放。春节去美国看他,我惊诧地发现他的宿舍整理得非常整洁,被子和睡衣叠得整整齐齐。

  当我请朋友将儿子学校的家长手册和学生手册翻译成中文并仔细读完后,就不再奇怪儿子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之大的变化了。对学生手册我不陌生,儿子读小学、初中的时候都有,内容不多,大多都是套话,很空洞。

  而儿子现在的家长手册和学生手册让我又一次开了眼界,学生手册竟然可以是这样的!用它自己的话说:试图涵盖家长和学生关注的所有问题。

  我发现自己以前认为美国老师不管学生、大人不管孩子是认识上的误区。他们不仅管,而且管得比我们要具体得多。

  比如“男孩每个耳朵不能超过两个耳环,女孩的裙子必须在膝盖下两英寸”;比如国内的学校会规定不许早恋,但早恋现象并不能因此绝迹,而他们会规定:“学生在公共场所示爱时应留意他人,把影响降到最低。手牵着手或步行臂挽臂是可以接受的表现感情的方式,但更多的示爱方式是不允许的。”

  尽管是一所对国际学生每年收费高达5万多美元的私立学校,学校也并没有视学生为“衣食父母”。它强硬地规定:学生在宿舍抽烟,在宿舍里拥有任何易燃物品,严重违反电脑网络服务协议,分发违禁药品和严重骚扰或虐待学校的任何其他个人或团体,都是重大违规行为,会导致被停学或开除。任何背离诚信规范的行为和学术欺骗也都是重大违规行为,包括抄另一学生的家庭作业、向另一学生提供家庭作业、剽窃别人的成果和在考试、测验中作弊。学生未经同意缺课(或者自修课),从轻到重,都要受到处罚,如果屡教不改,将被暂停课程直至被开除。

  每一个父母都难免有望子成龙的情结。但究竟一个成功的人该是什么样子却成为长久以来纠结在我心头的问题。

  有朋友感叹:我们的教育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上幼儿园就开始学大人的东西,学英语、学数学,但是大学生却在学幼儿园就该学的东西——大学门口的斑马线旁竖着一块醒目的牌子:红灯停,绿灯行,但是一群又一群的大学生却视而不见,在红灯亮起时脚步匆匆地穿越马路。

  另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位朋友正在致力于办一所公益性大学,为此访问了贵州贫困山区的多所中学校长。他看到那些校园里杂草丛生,校长不停地向他诉苦:没有经费,请不起人工。他很生气:“为什么不能让你的学生来做?”

  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对儿子的期望其实很简单,我不希望他毕业于名校却不懂得遵守最基本的交通规则,我希望他就算会打高尔夫球但也要会整理自己的宿舍和打扫卫生间。

  儿子学校的宗旨让我看到了希望:“学校致力于开发学生在技能、知识、习惯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为他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做好准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每逢临近节日,大家就会很自觉的聚在一起讨论“送礼”的事,说的热火朝天,什么人要送什么礼,什么礼该送什么人,说的头头是道。
而我家,说起最近的送礼应该是教师节吧,我买了三朵康乃馨让孩子自己挑喜欢的颜色送给老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表达对老师的爱。现在临近中秋,所以想送些月饼给老师们过节,说起来这也是我们家第一次送月饼给老师。
送月饼给老师不是想表达和暗示些什么意思,只是觉得“想送就送”,这也是我这个家长对老师辛勤工作的一种表示。

我提前一天收拾好月饼并跟孩子说:“政政,这是送给老师的月饼,明天跟妈妈一起送给老师,所以你要记得出门的时候提醒妈妈要带月饼,如果不记得的话,那老师就收不到月饼了。知道吗?”政政点点头说:“知道了”。结果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政政穿好鞋就跟我说:“妈妈,月饼。”好小子,没有忘记妈妈交待给你的任务哈,我心里想着嘴巴上这样跟政政说:“好的,谢谢政政。”然后我们就提着月饼出门了。
来到马路边等的士的时候,我把月饼放在地上,实在是太重了。政政看到了说不可以放在地上,然后自己用尽全力的提了起来,力气不小哦,两大袋月饼少说也有七八斤,他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给提了起来。看到这情形我怎么会不拿相机呢,嘿嘿。。。于是就有了下面几张政政在马路边提月饼的照片。(照片就不转了

在车上,政政还一个劲的跟我说:“这月饼是给老师的”,重复了好几次,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他的快乐写在脸上,那种感觉就如同他第一次送花给老师的时候,真的是很高兴,估计他觉得送“礼”给老师是件“光荣又高兴”的事。
到了幼儿园,孩子很高兴的在我的带领下,把三盒月饼送到老师的手上,听到老师说:“谢谢”之时,他会不好意思的双脚跳了几下,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是男孩子害羞的表现?



虽然这三盒月饼是不用花钱买的,可是礼轻情义重,正如班主任说的:“像我这样重情义的家长真的是很少”。可是我知道有很多妈妈们都不会像我这样送礼给老师,不是因为花不起这个钱,而是觉得既然交钱给幼儿园了那就不用再另外给礼老师了。其实这没有绝对的,关键是看你自己的心态吧。我倒觉得适当的时候给老师一些“关爱”,她们也会像孩子们一样的高兴,因为她们在那一刻会明白到:原来我在家长的心目中是这么的重要啊。
小小的一盒月饼,
代表家长的一份情,
不在乎重和轻,
只在乎那一份轻轻的关爱。


所以,亲们,我邀请你们也赶在这个“国庆中秋两团圆”的日子里,给老师们捎上一份你的关爱之情吧。

5又该开学了,为给老师送礼不知愁煞多少家长 Empty 不要给老师送礼 周二 八月 17, 2010 7:33 am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教师

  □柳伟(山东省龙口市诸由镇冶基完小学)

  儿子初上幼儿园,不太适应,总是哭哭闹闹不想去。有朋友支招:给儿子的老师送点礼,让老师多照顾照顾,也许会有所改变。周围就有许多朋友在孩子初上幼儿园时给老师送过礼,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更多一些关心和爱护。

  “给老师送礼”的现象恐怕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有些人由此对教师产生了偏见:似乎教师的师德风日下,家长不送礼,教师就不好好教了。我是一名教师,时而会被身边的朋友这样调侃,我常是一笑了之。如今,我又多了一个“家长”的身份,当我再重新面对这个问题时,不禁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我的观察,“给老师送礼”的家长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工作繁忙型,这些家长大多是经理、老板或身居要职的行政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所以希望老师多加关照。二是茫然无助型,这些家长基本上已经无法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比如逆反、打架、早恋等问题,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三是盲目从众型,这些家长大多数是听说某家长给老师送礼了,怕老师厚此薄彼,也赶紧“随大流”给老师送礼。不管是哪种类型,家长“给老师送礼”都是出于一个目的——为了孩子!

  许多家长把孩子教育的问题想得过于简单,把老师的教育能力想得过于夸大,遇到教育问题一股脑地交给老师去解决。其实不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是很难分出孰轻孰重的,只有两者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而作为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是无奈的。家长给老师送礼,如果老师不接受,有的家长会以为送得少了,于是再多送点;有的家长则改变策略,请老师吃饭或是改送其他礼品……仿佛老师收下了,孩子才能飞速进步。可见,“给老师送礼”的源头在于家长,送礼的家长多了便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其实,收礼老师的心里也不见得舒坦,“拿人的手软”,他们将背负着更大压力。

  老师的无奈还在于:在学习上,老师的帮助和关注有一定作用,但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而且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会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职责和义务,这与家长送礼与否毫无关系,因为老师的心情和家长是一样的,都盼着自己的学生能早日成材!

  经过一番思考,我最终没有给儿子的老师送礼,我相信儿子的老师,也相信儿子。结果在六一节活动,儿子被老师选中,成为他们班里的小主持人。如今儿子每天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

  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再多一些信任与坚持!
来源: 广州日报

6又该开学了,为给老师送礼不知愁煞多少家长 Empty 给老师送礼谁之负担谁之累 周二 八月 17, 2010 7:36 am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每逢节日来临,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已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教师收礼,但送与收的行为仍普遍存在,而且价码也在不断攀升。对此,当事双方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说法。

  送与不送家长们的烦心事

  很多家长认为,老师非常辛苦,尤其是初、高中老师。在过节时适当表达心意,作为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是应该的。也有家长说,给老师送礼是必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得到一些关注,多得到一些辅导。除非是没有经济能力,现在不送礼的家长实在太少了。

  一位杨姓家长说:“上学期期末,孩子在学校违规使用手机,班级被扣了分,我们感觉很对不起班主任。正好趁着过节给老师送点礼,一方面替孩子谢罪,另一方面希望老师多加照顾。听孩子说,班里大部分同学都给老师送过礼,我们不送就显得很另类,我们又不是拿不出这点钱,更重要的是别让老师误会,以为我们对他有意见。这年头,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老师。”

  在某机关当处长的狄先生说,自从孩子上学,自己基本成了孩子老师的专职司机,随叫随到。此外,还要帮老师发论文,帮老师计算机考试过关,等等。狄先生不无抱怨地说,这应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送礼吧。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想让孩子得到特殊关照是大多数家长送礼的出发点。给老师送礼的大多是中等生和差生的家长。尤其对差生来说,送礼就更被家长认为是寻求老师关注的唯一办法。

  目前,学生家长在年节时特别是教师节前给老师送礼已成了一种习惯。

  给老师送礼作用究竟有多大

  在某机关工作的王女士,从孩子上小学起逢年过节就给老师送礼,除班主任外,主要科目的老师都送。孩子在市属重点高中上高三时,由于班风不正,孩子学习兴趣不高。听说老家县城高中管理严格,就托人把孩子送到这所高中借读。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第一天,王女士就偷偷给每位任课教师送了一张500元的商场购物卡。其实此时,任课教师还没见过孩子。在孩子借读的半年里,王女士不仅请老师吃饭,而且还给班主任的手机里充了1000元电话费,以方便经常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今年高考,王女士的孩子考了296分,远远低于当地大专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王女士一再感叹,孩子不争气,送老师一座金山也没用!

  但在沈阳一位潘姓家长眼里,送不送礼还真不一样:“我给老师送了两件名牌内衣后,老师平时非常关照孩子的考试、发言和作业情况。”这位家长说:“现在,我逢节必送,教师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甚至元宵节。不用送太贵重的,一般二三百元就打点了。孩子的班主任都和我成为朋友了,还经常主动打电话向我通报孩子在校的表现。”

  据了解,作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可以关照学生的确实很多。比如说在高中阶段,现在上大学的途径不只是6月高考一条路,依靠其他途径,比如保送、自主招生、小语种、艺术特长等,要比参加6月高考来得轻松得多。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去争取这些特殊高考应具备的条件,或者很多家长并不一定有这种想法。班主任老师如果适时指点或“因材施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收与不收都是一种负担

  其实,送礼是一把双刃剑。“送还是不送”令家长们烦恼,“收还是不收”同样也让老师们背上了不小的负担。

  在某小学工作了14年的翟老师说,逢年过节都会有家长送礼,过去是送挂历、水果等,现在常常是请客吃饭,送美容券、购物卡等,而且事后家长都有一定的“请求”。翟老师说,她非常不希望家长这样做。因为,作为教师,会照顾、关心每一个学生,请客送礼不仅浪费家长的金钱,也使老师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在某重点中学当班主任的黄老师说:“其实我们心里清楚,虽然家长送的时候都说是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但背后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格外关照。更可悲的是,可能在家长送你礼物的时候,他们的心里积满了对你的怨恨和不屑。”

  另一位班主任张老师说,他不想因为收了家长的礼而作茧自缚,更不愿意因此而败坏名声。所以,就多次把家长送的礼物退回去。可是当因为某件事对其孩子要求严一些时,家长就会揣度“是不是上次送的礼太少了,老师没看上”,于是,下次就想方设法在礼物上“增值”。

  据笔者了解,虽然很多老师对家长送礼持否定态度,但当面拒绝的并不多。一位老师说得十分坦诚:“我们不是非得要那点礼物,我们也不是很想吃那一顿饭。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家长对自己小孩是否重视,也可以看出对老师是否尊重。”事实上,无论教师收礼是如何不得已,但只要收下家长们的礼物,就有可能遭致家长和社会的非议,而且还可能背上师德低下的骂名。

  尽管社会上对老师收礼一再诟病,但教师收礼现象却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位退休老教师将教师收礼的心态归纳为三类:情非得已类,本心是不愿收的,但往往碍不过情面,勉强收了;来者不拒类,没有过重的道德负担,认为你既然送,我就收,我平常为你孩子付出的也很多,拿你一点东西也是应该的;正中下怀类,这是少数,这种教师好占点小便宜,一到年节,就盼着家长送礼品,个别沉不住气的,甚至还会暗示学生。这位老教师认为,教师是坚决不能收家长礼物的。因为收礼的弊端太大。在家长和学生看来,老师吃的是“皇粮”,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应该比常人略高一筹。

7又该开学了,为给老师送礼不知愁煞多少家长 Empty 给老师送礼谁之负担谁之累(之二) 周二 八月 17, 2010 7:40 am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每逢教师节,学生家长往往要给老师送礼物,以表达谢意。对家长来说,他们想借此拉近与老师的距离,使老师能更加关照自己的孩子;对老师而言,家长送来的礼物,无论收还是不收,都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近年来,学生家长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已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教师收礼,但送与收的行为仍普遍存在,而且价码也在不断攀升。对此,当事各方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说法。

  老师

  A:一个班往往五六十人,老师能给予的关照很有限,最多也就是给学生调调座位、严格管理和多创造发言机会。

  B:收礼并非老师主动要求的,如果拒收,又不近人情。

  家长

  A:送吧,希望孩子得到老师的关照,但心里十分不情愿。不送吧,又担心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

  B:给老师送礼,就是想让老师不要放弃孩子,哪怕是给个好脸色也行。

  学生

  我们并不要求老师都是道德楷模。可是,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老师收礼后,是否会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送与不送家长们的烦心事

  教师节前,一年级小学生小凤回家告诉妈妈,老师让家长送给她100条祝福。本来,小凤的妈妈和爸爸正在为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物而发愁。送吧,希望孩子得到老师的关照,但心里十分不情愿,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不送吧,又担心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总听人家说,谁给老师送礼,老师不一定能记住,但是谁没送礼,老师都会清楚地记得。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在某媒体工作的刘女士就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一直被一个难题困扰着:到底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在给老师送礼的问题上,刘女士每年都要烦恼一段时间。说心里话,看到老师那么辛苦地工作,作为家长,她确实想通过送礼来表示感谢。但令她为难的是,如何把握分寸才不至于让老师误解为有求于他?

  很多家长认为,老师非常辛苦,尤其是初、高中老师。在教师节时适当表达心意,作为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是应该的。

  也有家长说,给老师送礼是必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得到一些关注,多得到一些辅导。除非是没有经济能力,现在不送礼的家长实在太少了。

  一位杨姓家长说:“上学期期末,孩子在学校违规使用手机,班级被扣了分,我们感觉很对不起班主任。正好趁着教师节给老师送点礼,一方面替孩子谢罪,另一方面希望老师多加照顾。听孩子说,班里大部分同学都给老师送过礼,我们不送就显得很另类,我们又不是拿不出这点钱,更重要的是别让老师误会,以为我们对他有意见。这年头,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老师。”

  然而,李家长则认为,老师不会因为家长没送礼就不好好对待孩子。孩子犯错,老师批评他无可非议。家长不应因此给老师送礼,这样,还有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己没有犯错的误解。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如果坚守职业道德,你不送,他也会照看、教导孩子。相反,家长送得多,老师拿得多,还有可能让老师养成了坏习惯。

  在某机关当处长的狄先生说,自从孩子上学,自己基本成了孩子老师的专职司机,随叫随到。此外,还要帮老师发论文,帮老师计算机考试过关,等等。狄先生不无抱怨地说,这应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送礼吧。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想让孩子得到特殊关照是大多数家长送礼的出发点。给老师送礼的大多是中等生和差生的家长。尤其对差生来说,送礼就更被家长认为是寻求老师关注的唯一办法。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习习惯不好而被老师放弃。比如,把孩子座位安排在边边角角,对孩子说一些挫伤自尊心的话,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不专心听课或自我放纵,现在都是一个孩子,一旦这样恶性循环下去谁家受得了。

  家长祁女士说:“送礼,就是想让老师不要放弃我家孩子,哪怕是给个好脸色也行。”祁女士当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女儿送到沈阳市某重点中学借读。孩子高一读理科,这让本来基础就差的女儿在一年里的历次考试中,没得到过一次令人满意的分数。孩子着急,家长更急。没有满意的分数也就意味着在班级里没有尊严,在老师面前更抬不起头,孩子变得敏感起来。有时,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孩子想在高二时转到文科班学习,但听老师说,理科学不好的人,文科也一样学不好。但是理科学不好的只能上文科班,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孩子听老师这么一说,有好长一段时间都精神恍惚,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祁女士叹了口气说,看来,我必须送礼了,至少让老师别这么刺激孩子。

  家长给老师送礼,大体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发自内心,借此表达感恩的,情为主、礼为次。无论送什么,无所顾虑、轻松惬意;另一种则是形势所“逼”,身不由己,只为老师在普遍“有礼”的情形下不至于怠慢自己的孩子,礼为主、情为次,还担心老师对礼物不中意,这使家长诚惶诚恐。

  据记者了解,目前,学生家长在年节时特别是教师节前给老师送礼已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教师收礼,但送与收的行为仍然普遍存在,而且价码也在不断攀升。


  给老师送礼作用究竟有多大

  在长春某机关工作的王女士,从孩子上小学起逢年过节就给老师送礼,除班主任外,主要科目的老师都送。孩子在市属重点高中上高三时,由于班风不正,孩子学习兴趣不高。听说老家县城高中管理严格,就托人把孩子送到这所高中借读。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第一天,王女士就偷偷给每位任课教师送了一张500元的商场购物卡。其实此时,科任教师还没见过孩子。

  在孩子借读的半年里,王女士不仅请老师吃饭,而且还给班主任的手机里打了1000元电话费,以方便经常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今年高考,王女士的孩子考了296分,远远低于当地大专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王女士一再感叹,孩子不争气,送老师一座金山也没用!

  但在沈阳一位潘姓家长眼里,送不送礼还真不一样:“我给老师送了两件名牌内衣后,老师平时非常关照孩子的考试、发言和作业情况。”这位家长说:“现在,我逢节必送,除了教师节,还有“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甚至元宵节。不用送太贵重的,一般二三百元就打点了。孩子的班主任都和我成为朋友了,还经常主动打电话向我通报孩子在校的表现。”

  沈阳某初中教导主任杜老师说,其实,学生学习有好有差是正常的。现在父母普遍较忙,不够关心孩子的学习,只一味地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孩子成绩下降了,就怨老师没教好,就想着送点礼物给老师。我觉得家长这样做,只是在心理上寻求一些安慰。孩子的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光靠老师是不够的。杜老师还说,中小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而且自控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较差,这就需要老师常常提醒、督促,但是一个班往往五六十人,不少班主任还要兼其他班的课程,有时实在难以顾及。家长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孩子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方式可以改变一下,送礼完全没有必要,直接打电话或找老师表达你的想法,多和老师沟通孩子的近况就行,因为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把自己的学生教好的。

  在重点高中当班主任的郭老师坦率地说,礼尚往来,这是人之常情。但老师能给予的关照是有限的,最多也就是给学生调调座位、严格管理和多创造发言机会等。这种看似简单的关照,确实对学生特别是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老师平时多给一些鼓励,或者多给孩子几次发言机会,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作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可以关照学生的绝不只这些。比如说在高中阶段,现在上大学的途径不只是6月高考一条路,依靠其他途径,比如保送、自主招生、小语种、艺术特长等,要比参加6月高考来得轻松得多。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去争取这些特殊高考应具备的条件,或者很多家长并不一定有这种想法。班主任老师如果适时指点或“因材施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收与不收都是一种负担

  其实,送礼是一把双刃剑。“送还是不送”令家长们烦恼,“收还是不收”同样也让老师们背上了不小的负担。

  在沈阳某小学工作了14年的翟老师说,逢年过节都会有家长送礼,过去是送挂历、海鲜、水果等,现在常常是请客吃饭,送美容券、购物卡等,而且事后家长都有一定的“请求”。翟老师说,她非常不希望家长这样做。因为,作为教师,会照顾、关心每一个学生,请客送礼不仅浪费家长的金钱,也使老师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在某重点中学当班主任的黄老师说:“其实我们心里清楚,虽然家长送的时候都说是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但背后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格外关照。更可悲的是,可能在家长送你礼物的时候,他们的心里积满了对你的怨恨和不屑。”

  有着8年教龄的齐老师是沈阳市优秀教师,每到年节前,她都会三令五申地禁止学生和家长送礼,她只收学生写满祝福的贺卡,对家长和学生送来的比较贵重的礼物她都一一退回。但说心里话,过教师节时如果手里没有一件学生送的礼物,似乎也会感到有点失落。

  对于沈阳某初中的刘老师来说,收礼和赴家长宴请成了一个不小的负担:“如果你当面拒绝家长,家长可能通过学生、班主任甚至其他领导请你。有时,家长吃饭叫上学校领导,你怎能不去应付呢?除了班主任,其实对于科任老师来讲,吃饭之前常常连学生名字和本人都对不上号。”

  另一位班主任张老师说,收礼并非老师主动要求的,多数情况下是家长主动送来的,如果不收,让家长退回去,似乎又不近人情。而且,有些家长往往不光给你一个人送礼,也给校领导送。如果你不收,家长就会起疑心,担心老师是不是对孩子有什么意见,进而会要求学校领导换老师。弄到最后,自己可能因为拒收礼物而被孤立起来。张老师坦言,他不想因为收了家长的礼而作茧自缚,更不愿意因此而败坏名声。所以,就多次把家长送的礼物退回去。可是当因为某件事对其孩子要求严一些时,家长就会揣度“是不是上次送的礼太少了,老师没看上”,于是,下次就想方设法在礼物上“增值”。

  一位李姓老师说,我能理解家长送礼的心理,希望我对他的孩子更加照顾,我曾经诚恳地告诉给我送礼的家长:“收了你的礼,我会不知如何面对你的孩子,该批评时不敢批评,反而害了孩子。”

  李老师的话可以代表大部分老师的心声:“教书是我的工作,我已经拿到了我应得的报酬。所以,我没必要接受家长任何形式的礼物。作为教师,我付出的是心血,不管家长送什么样的礼,都无法与我的付出等价。如果真是出于感激,就在您的心底给我留一份尊重,我就满足了。”

  很多老师都表示,最愿意收到的礼物是祝福短信或贺卡:“感觉很温馨,又不会有负担。”相对于礼物来说,大多数老师更看重来自家长的尊重。正如李老师所说,拒绝礼物会令家长心里没底,但是不要紧,只要我一如既往地照顾他的孩子,等以后他会给我一份我想要的东西---尊重。

  据记者了解,虽然很多老师对家长送礼持否定态度,但当面拒绝的并不多。一位老师说得十分坦诚:“我们不是非得要那点礼物,我们也不是很想吃那一顿饭。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家长对自己小孩是否重视,也可以看出对老师是否尊重。”

  事实上,无论教师收礼是如何不得已,但只要收下家长们的礼物,就有可能遭致家长和社会的非议,而且还可能背上师德低下的骂名。

  尽管社会上对老师收礼一再诟病,但教师收礼现象却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位退休老教师将教师收礼的心态归纳为三类:情非得已类,本心是不愿收的,但往往碍不过情面,勉强收了;来者不拒类,没有过重的道德负担,认为你既然送,我就收,我平常为你孩子付出的也很多,拿你一点东西也是应该的;正中下怀类,这是少数,这种教师好占点小便宜,一到年节,就盼着家长送礼品,个别沉不住气的,甚至还会暗示学生。

  这位老教师认为,教师是坚决不能收家长礼物的。因为收礼的弊端太大。在家长和学生看来,老师吃的是“皇粮”,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应该比常人略高一筹。

  因此每个给教师送礼的家长心里其实都认为老师不该收礼。于是这份礼品,潜意识中成了家长检验教师品格的试金石。当老师接过礼品时,绝大多数家长会在内心悄悄地给老师打分。而教师本人,则会有“拿人手短”的感觉。

  收礼还会使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复杂化。往往家长送礼,有所求者居多:送礼之后,必观其效。久不见效,必生怨恨。在某些因素的激发下,往往还可能会演变成矛盾。此外,老师收礼还给学生做了坏榜样。送礼常常让人联想到行贿、受贿。现在的学生,对于家长送礼和老师收礼,既认为正常又心存鄙薄。长此以往,就可能误导孩子,使他们认为学习无用,只要搞好关系就行。

  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校长、辽宁省特级教师冯振飞说:“世风不纯,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随波逐流,教师固然清贫,但一定要从我做起,抵制歪风,绝不能带头击碎道德底线。想发不义财,就别当教师。”


 “礼”字背后心理煎熬还是感情传递

  若不是妈妈说漏嘴,可能俞天(化名)至今都不知道,高中时,家里一直背着她给老师送礼。她恍然大悟,怪不得高中时总觉得老师对自己照顾有加,还一直以为是自己特别讨老师喜欢。得知此事后,班主任老师的形象在俞天的心中轰然坍塌。如果当初知道老师的关照是“买”来的,自己一定不能接受。马上就要去上大学了,俞天严厉地告诉家人,再也不许给老师送礼。

  “给老师送礼,这太正常了。”沈阳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洋洋对此见怪不怪。洋洋的父母是做买卖的,家庭富裕,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洋洋都是花钱择校入学的。入学后,家长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给老师送礼。洋洋说,有时爸爸妈妈忙,就让我把礼物直接给老师送去。洋洋嘻嘻地笑着说,一到教师节,我和同学就打赌,猜哪个老师收的礼最多。放学时,我们会故意在校门口磨蹭,一边跟老师问好,一边瞅着老师手中的大包小裹。

  当被问及是否赞成给老师送礼时,洋洋说:“这没什么,我爸妈给别人送的都是钱,给我们老师只送礼物。”洋洋又笑着说:“犯点小错误没关系,让家长给老师送点礼就可以摆平喽!”

  而这正是许多老师所担忧的。“尊”源于“道”,“信”源于“法”。沈阳某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王老师说:“如果学生知道老师收了他父母的礼物,还怎么尊敬、信任老师?如果孩子都不信任老师,老师怎样教书育人?”

  记者在沈阳某重点中学采访了一些学生,有个男同学说:“我听说有的老师吃差生家的饭,拿差生家的礼物,还拉着差生家长打麻将哩!”“90后”的学生们对老师似乎比较宽容:作为学生,我们并不要求老师都是道德楷模。可是,老师收礼,确实会使我们疑惑:今天的社会,还有谁可以信任?难道连老师的关心都能折合成人民币?真正让我们担心的是,老师收礼后,是否会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同样是这所学校的高一班主任杨老师说,师生情谊是师生在朝夕相处过程中的情感积淀,不能用单纯的物质来衡量。要想受到老师的重视,首先应该在学习上下功夫。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没有老师不爱的。

  罗老师在一所高中教语文,默默当了10年科任教师。去年秋季开学起,她接任班主任。此后,她的生活便不再平静,不仅学生对她另眼相看,家长更对她关注有加,送礼、请吃饭的事情也渐渐多起来。离中秋节至少还有半个月,一个家长就提着两盒月饼来找她,正好罗老师不在家,家长就在外面等,直至很晚。家长一见面就拉住罗老师的手,让罗老师谈谈孩子的学习情况。尽管罗老师对家长的这种过分热情一时还难以适应,但她明白,很多时候,家长是想借送礼这个机会,和老师沟通。罗老师感叹道,如果老师主动找家长反馈学生的动态,可能家长就不会使那么多“邪劲儿”了。

  也许,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辽宁省海城市望台镇新兴小学有位教师叫孟丽平,她患糖尿病20多年,每天需注射两针胰岛素。由于孟丽平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因此学生和家长们主动帮她搜集了很多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听说西红柿、黄瓜对治疗糖尿病有好处,家长们就一筐筐地往她家里送。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零食,但孩子们却偷偷地在兜里放上几块糖,悄悄搁在老师办公桌上,希望孟老师能吃上自己的糖。

  孟老师之所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她对学生付出了无私的爱,她不仅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同样爱淘气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老师,当你看到她家里家长们送来的一筐筐西红柿、黄瓜,看到她的办公桌上一堆堆的糖果时,你是否会为这种真挚情感的传递而动容?


【链接】 国外如何尊师重教

  美国:老师不能接受学生的吃请

  美国教师节始于1971年,参议院和众议院投票通过,将每年的9月28日确立为法定教师节,这一天恰好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诞辰纪念日。

  在教师节这一天,美国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给老师送礼物。不过,由于大多数美国学校都定下规章制度:老师不能接受学生的吃请和正式礼物,否则一经曝光,他们就面临被辞退的命运。所以学生送出的礼物基本上也都是些普通的小东西,比如一张自制的贺卡、一张写有感谢话语的照片,或是自制的小点心,最多也不过是价值几美元的小纪念品。

  尽管礼物本身的价钱不贵,但学生在赠送给老师之前都会精心包装一番。

  他们到商店去购买漂亮的礼品盒、包装纸和缎带,然后大花心思把小礼物包起来。虽然礼品盒里面装的可能只是几块自家烘烤的饼干,但是包装出来的漂亮造型却几乎让人以为盒里藏着价值连城的珍宝。

  英国:中文教师精神的盛宴

  虽然教师在英国是受人尊重的工作,但是一直以来,这个国家却没有专门为教师设定的节日。2000年,在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和中文学校联合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英国各个城市的中文学校校长商议,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定为中文教师节,这样,在英国各地普及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中文教师们有了自己的节日。

  中文教师节这一天,英国各地中文学校的教师代表会在伦敦举行盛大聚会,他们一起回顾过去一年中文教育的状况,商讨未来的教育策略,为年度优秀教师颁发奖状和奖金。此外,教师们还会编排文艺节目,进行大联欢,而中国驻英国大使、总领事及伦敦侨领代表也会到会祝贺,每次,他们都要给教师们送上鲜花、礼品和真诚的问候。

  印度:让学生体验老师甘苦

  9月5日是印度的教师节。这一天是前印度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的生日,他本人也是一位教育家。

  在印度,教师节这天不叫节假日而是庆祝日。老师和学生照常到校,但学校的教学工作被感谢和送贺卡等庆祝活动所代替。这一天,有些学校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教学任务被高年级的学生包下来,由他们给低年级的同学上课,体验教师工作的辛苦与伟大。校方也会根据这些学生“老师”的表现给他们打分,评出最佳学生“老师”。

  韩国:举行谢恩活动

  韩国保持着东方儒家文明尊师重教的传统,将教师节安排在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月份——5月的最中间,5月15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旨在提倡尊重教师权利、鼓舞教师士气、提高教师地位。

  每逢教师节这一天,政府表彰为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学校里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运动会、茶话会,学生给老师们佩戴康乃馨、赠送礼物,去看望退休或病中的老师、赠送慰问品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与谢意。

(来源:检察日报等)

8又该开学了,为给老师送礼不知愁煞多少家长 Empty 有感于-节日给老师送礼 周二 八月 17, 2010 7:40 am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看到“节日临近送礼传言满天飞,逢年过节家长难逃‘送礼劫’”的文章后,感到送礼好像是很正常的事。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少受委屈,让老师多多关照,所以不管家里有钱没钱,都会想方设法给老师送礼。

  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小孩,看到别人给老师送礼,感觉不送不行。而本人对给老师送礼有不同的看法,至少本人也是这样做的,我家小孩已上初二,从小孩上幼儿园开始至今,从未给老师送过礼,老师家住在哪儿都不知道。可能像本人这样的家长肯定是为数不多的。教师节,小孩也会自制贺卡送给老师,那只是小孩的心意。其实我以前也曾问过一些老师,家长是否应该给老师送礼?是不是送礼后老师就能对小孩特殊照顾?那些老师说,其实送了礼,老师也不一定对小孩有特殊照顾,因为学生多,老师不一定有时间有精力对个别学生进行照顾和辅导。

  可能因为我家小孩比较争气,成绩一直不错,在校表现也好。所以我没有担心过因为不给老师送礼,老师会对小孩不好。相反,因为小孩成绩不错,小学毕业时,学校老师希望我家小孩还是考本校的初中。所以小孩最后考本校的初中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现在这个班级。初一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想老师并没有因为家长没送礼就会对小孩另眼相看,给不给老师送礼,其实在于家长的心态。小孩的学习主要是靠小孩自己。在于家长的教育。其实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给学生起到一个表率作用。老师应该重师德,并应该有起码的职业道德,不应该收家长的礼,现在有许多工薪家庭,收入并不高,如果常年这样送礼,而且有时送好几个老师,也是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费神费力。

  在网上看到另一篇文章“无锡老师今起考核师德,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收入与聘用”。笔者从教育局学校管理中心获悉,“从2009年9月1日起,将对市属学校的教师进行师德量化考核,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家长、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两年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用合同。”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分,所以不应该家长送礼了就对小孩好。所以真希望以后能杜绝给老师送礼的不正之风,老师能不接受送礼,家长也不去送礼,有的说给老师送礼是家长惯出来的,所以有的家长其实心里不情愿送,只是看到大家都送,所以怕自己小孩吃亏,才跟风。所以希望以后这种风气能改改,这样让家长少花金钱和精力,让家长不送礼心里也能踏实。家长应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培养小孩上,小孩才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立此存照


少尉
少尉

一学生考上大学后,她的大哥才小心翼翼地告诉她,高中时,家里人一直背着她给老师送礼物。她恍然大悟,怪不得中学时总觉得老师对她照顾有加,而她一直以为是自己特别讨老师喜欢呢。

  老师的形象“轰”地一下在王芙的心中坍塌了。如果当初知道老师的关心和照顾是家长“买”来的,自己一定不能接受。

  虽然很多老师对家长送礼持反对态度,但当面拒绝的却不多,记者发现,送礼收礼、接受家长吃请的现象在中小学仍很普遍。

曾经有一个开石材厂的家长把孩子班上的科任老师全部请出去吃饭,饭后,一甩手就是每个老师2000元的红包。

  也有很多老师强烈反对这种方式,但拒收礼物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送不送礼,真能起到家长想象中的巨大作用吗?

  不少老师坦言,送礼后的“关照”其实是很有限的,最多也就是给孩子调调座位、多找谈话、多发言等,不送礼,他们一样有责任教好学生。

  学生的成绩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家长寄希望于老师的多关照,这不现实。一位姓黎的家长认为,她从来不给老师送礼,可女儿的成绩依然保持在班级前列,老师非常喜欢她。

  “我不知道我们给老师送礼之后,女儿会不会得到、或是得到什么样的特殊关照,但我能肯定的是,即使我们不送礼,老师一样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黎姓家长说,最关键的是,她想给孩子做一个表率,学习成绩、别人的喜爱、尊重等等很多东西都不是靠“买”来的,得靠自己争取。

  认为送礼管用的人更多的是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家长。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在班里可上可下,如果老师在关键的时刻提携一下,就相当于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和学习好的孩子相当的发展空间。

  在南宁一位姓王的家长眼里,送不送礼还真不一样:“我给老师送了两只鸡后,老师对我们家孩子的考试、发言、作业情况非常地关心。”她说。在不少学校,老师都只青睐优等生,把出头露脸的事交给他们,把课堂发言等锻炼场合优先给他们,这位家长希望送礼后,老师会对孩子的特别关照指点,严格管理,让孩子专心学业,赢得更多的锻炼机会,“重点培养”。

  而如果是差等生这种问题就更突出了。家长担心老师放弃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座位安排在边边角角,造成他(她)更不专心听课、自我放纵的恶性循环。“送礼,就是想让老师觉得我家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哪怕是给个好脸色。”一位家长如是说。

  中小学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而且自控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较差,这就需要老师常常提醒、督促,但是学校五六十人一个班,不少班主任还要兼其他班的科任老师,有时实在难以都照顾到。“家长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孩子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方式方法可以改变一下,送礼没有必要,直接打电话或找到老师表达你的想法,多和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近况就行,因为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把自己的学生教得更好。”南宁八中韦主任说。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