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有云:“七分钓位,三分钓技”。这种说法虽然不够全面和确切,但足以说明钓位和钓点选择对鱼获多少至关重要。而钓位和钓点的选择是垂钓活动中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与季节、天气、环境、水清、地形、鱼情......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综合诸多因素选择出相对理想的钓位和钓点实非易事,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多年以来,如何才能选择一个最为理想的钓点,也是许多钓友都在共同探讨的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春季垂钓选择钓点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以求抛砖引玉之效,希望能对钓友们正确选择钓点有所帮助。
一、根据季节选择钓点
我们知道鱼有“三趋”既趋温、趋氧、趋食,在这三趋中,不同的季节又有侧重和主次。春季大地回暖,气温升高,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也在缓慢上升,此时的鱼以趋温为主,因此春季垂钓选位,应以不同位置的水温高低为重要依据,比如:应选择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进水口附近、大面积浅滩、水中有立杆植物或稀疏水草的地方、与大水面相连的小水域、连续数日都是下风口的近岸处等都是春季水温升高相对较快的地方。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较大,所以不能在相同的季节来选择这些钓点,江南的春天会来的更早些,而北方却很晚。记得在1984元宵节刚过,我在上海黄浦江边用手竿垂钓鲤鱼就频频上钩,而在东北要在水库浅滩钓到鲤鱼却要等到立夏之后。在华中地区,初春时节虽然气温开始回升,但昼夜温差较大,最低气温仍然在0度左右徘徊,此时虽然鱼已经开始小范围活动,但仍然会在相对较深的水中,选位的依据与冬季垂钓相差无几。到了惊蛰和春分以后,鲫鱼、鲤鱼相继奔滩,进入了一年当中垂钓的第一个好季节。所以在仲春之前,最低气温在0度左右时仍然要选择日照时间较长的相对深水区,仲春之后,最低气温在5度以上时就要选择进水口附近、大面积浅滩、水中有立杆植物或稀疏水草的地方、与大水面相连的小水域、下风口的近岸处等水温升高较快的钓点。当然在选择这些钓点的时候其他方面的因素也要同时顾及。
二、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钓点
根据多年的垂钓经验,天气变化在任何时候对钓鱼的影响都非常之大。限于篇幅,这里只说天气变化对春季垂钓选位的影响,其他方面在以往的文章中已有部分介绍(请百度搜索“野钓一夫垂钓博客”),以后还会写专门的文章叙述不同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春季天气变化对选位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前几天都是连续晴好的升温天气,今天突然降温,今天的钓点就不宜选择在下风口或者太靠近进水口的位置,降温的第一天虽然仍然要选择浅滩,但最好是选择背风或偏风处的滩,不宜选择顶风岸边的滩,最好能选择大面积浅滩中水相对较深的地方作为钓点,也就是我曾经在以往的文章中所说的“滩中凹”;如果是在降温之后的第二天或者连续降温的天气出钓,则更要选择水相对较深一些的背风处,若是在水库的进水口附近至少要离开进水口30米以外,选择2米以上的水深。在气温正常的晴好天气,如果连续两天以上东风或者东南风,就宁可舍弃日照时间较长的北岸或东岸,而选择西岸或西北岸边处在下风口的浅滩做钓点。再如:在阳光明媚而有3-4级风的晚春,应以迎风岸边的浅滩为首选,不要怕水面风浪太大而看不清漂像,下风口的风浪和浑水会使鱼变的非常胆大,吃钩很稳,在泥土质的陡岸,风浪冲刷会使岸边的水变的浑浊,这时3.6米的竿都嫌长,只要岸边的水深适宜,有时就在近岸脚下1米多深的水中就能钓到十几斤的大鱼。再就是天气突然晴好,温度骤升而且风平浪静,春季的这种天气出钓一般早晨和上午在近岸浅滩选点能钓到鱼,中午和下午鱼会浮在远离岸边的水表晒阳取暖很少活动,此时近岸很难钓到鱼,钓点就要离岸远一些,而且如果没有好的窝饵诱鱼下底是很难钓获的,如果窝饵和钓饵俱佳,在离岸较远的钓点仍然可以不断上钩。春季的细雨天气虽然鱼比较好钓,但毕竟气温尚低,人被淋湿了会感到寒冷,而且即便是有雨具,也免不了到处是泥,弄得人很不**,所以本人一向不主张雨天垂钓。休闲垂钓以人本身**快乐为第一目的,其次才是鱼获,之所以要钓获更多更大的鱼,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刺激和满足成就感的快乐,并非是为了多得到几条鱼,所以不可本末倒置。
三、周边环境对钓位选择的影响
周边环境对钓位的选择有时是影响很大的,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靠近大路或岸边经常有噪杂声的地方是不宜选做钓位的,尤其是春季要钓浅滩其影响会更大。而水边有畜禽饲养场、并有生活废水或畜禽粪便排入水中的排水口附近水深适宜处会有鱼聚集觅食,有时要把钓点选的离排水口很近,有时则要稍远一些,一般来说,排入量大而且已经很长时间、水质较肥则稍远,排入量小、时间短则要近一些;有时岸边会有树冠伸向水面的大树或倒在水中的树,靠近树冠下的水域或倒在水中树的近旁都是比较不错的手竿钓点,岸边有菜地或者有田间除草抛弃水中的附近也经常会是不错的钓点。
四、针对不同水情选择钓点。
休闲垂钓,不管是奇峰翠岭间人工大坝拦起的水库,还是大自然聚日月之灵气天然形成的鹭飞鹤舞的湖泊,即便是波涛奔涌的江河或静默无声的野塘,无论是深水、浅水、肥水、瘦水、清水、浑水,只要是有水有鱼的地方我们都想试一试,钓一钓,意欲在融入自然的心旷神怡中,再叠加一段舞竹戏鱼的小插曲。
1、深水选浅,浅中找深。在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往往是绝大部分水很深,数十米甚至上百米不足为奇,在这些地方就要以选择较浅的适宜水深处为第一要点,淡水鱼类有别于深海水族,一般情况下淡水鱼绝大部分时间都活动在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水深超过8米的水底,水的溶氧量很低,一般的鱼是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水底的,即便是比较喜欢深水的大青鱼等,也很少会光顾水深超过十米的水下。因此,在这些水普遍较深的大水域,要尽量选择进水口附近、被淹没的梯田、相对面积较大的自然滩涂等处作为钓点,而如果是在不超过6米水深的大面积浅滩中,则又要选择滩中的较深处更容易上大鱼。在较小的河流或野塘等水普遍较浅的水域,就要选择相对水更深一些的地方作为钓点,特别是在江河等流水中,因为水的流动,使浅水处与深水处的水温和溶氧量都比较接近,而深水处会使鱼感到更安全,因此在相对较深的水域则更容易钓获大鱼。
2、水清钓远,水浑钓浅。在水库、湖泊等自然水域,一般水质较清,能见度大多都在一米以上,甚至超过两米,在这样的水域垂钓,最好选择离岸较远,水深在4—8米之间的地方作为钓点。若是在水比较混,能见度在30厘米以内,甚至不超过10厘米的河流、野塘等水域,深水区的水底会一片漆黑,在淡水鱼中,除了鲶鱼等少数弱视品种喜黑暗,其它如鲤鱼、鲫鱼、草鱼、鲳鱼等大部分淡水鱼都是喜弱光的鱼类,所以在水质很混的水域就要选择相对较浅的地方做钓点,特别是在气温上升的春季,混水的透光度很差,水底温度上升慢,越深的地方水温升高的越慢,更要选择混水的浅滩,这个季节在水质比较混的水域,在水深不超过一米的地方钓获十几斤的大鱼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3、净水找草,草塘选净。野河、野塘、芦苇塘、莲藕塘等,有的水域干干净净,很少有水草或水生植物,有的水域确是水草满塘很少有亮水区。在这些水域垂钓,越是很少有水生植物的水域,越是要找有水草处做钓点,哪怕是只有很少的几颗或稀疏的一小片水草,只要水深适宜,都会成为“鱼家必争之地”;相反如果是在几乎是水中到处都长满了水草的草塘或野河,则要尽量选择无草的亮水区,实在没有亮水,就选择水生植物最稀疏的区域。如果是既有很多水草,又有大面积亮水的水域,则最好选择较多的水草与较大的亮水面衔接的水草边沿作为钓点,冬春和初夏季节,要选择水草向阳的一侧,盛夏和秋季要选择水草背阴的一侧,否则效果相差很大。根据季节选点我已在上篇中叙述,并已发在本网,也可以到我的博客(野钓一夫垂钓博客)里去看。
4、流水选稳,死水找动。
在江河等流动水域垂钓,除了采用漂流钓法钓激流处的顶水鱼之外,一般常规钓法都要尽量选择河道较宽处的近岸、岸边凹陷处、回水湾、水中有密集水草或其它障碍物等阻挡水流的下游等水流较缓相对稳定的地方做为钓点。一是流水中的大部分鱼类习惯在缓流处觅食,二是相对稳定的水中,便于饵料积存,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水流冲走。若选择到能定点立漂的位置且水深适宜即可作为钓点。若是在水库、野塘、死河叉等不流动的水域垂钓,则宜在进出水口附近,水有缓慢移动的地方选择钓点,没有进出水口时,在有风的天气可选择风底一侧水下有缓慢暗流的地方,因为风吹水面,使表层的水不停地涌向风底,在风底近岸处的一侧下层水就会产生缓慢的暗流。比如:刮东南风时,水面的西北角是风底,若风向是南风略偏东,则水面西北角的北岸近岸处的下层水会产生向东移动的暗流;若风向是东风略偏南,则水面西北角西岸近岸处的下层水会产生向南移动的暗流。有时我们在有风浪的天气用长尾立漂垂钓,漂不但不顺风移动,反而会斜向顶风走漂,就是因为风浪使水下产生暗流的作用。风底产生暗流的地方,正是自然饵料沉积、溶氧量充足的地方,常常是大获丰收的钓点。
五、根据地形差别选则钓点。
从惊蛰到芒种,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田野的新绿从尖尖的嫩芽逐渐伸展开,在不经意间已经肆无忌惮的连成一片,那直指苍穹的草尖绿色,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爬上了树梢,绿满枝头,映衬的湖光山色一片碧绿。在这“艳阳映碧水,春风拂柳醉”的迷人季节,也正是钓友们踏青出钓的好时机。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在深水中越冬的鱼儿便会争先恐后的追风逐浪游向浅滩——游到水温相对较高的水域嬉戏、觅食、并完成后代的繁衍。由于这个季节鱼在水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段时间垂钓要根据地形差异选择钓点就显得尤为关键。
1、根据岸边地形选位。
“春季多南风,背阴朝阳晒睡翁”。因此在仲春到夏初这段时间垂钓,无论江河湖库,都要尽量选择水域的北岸和东岸的向阳处,如果在北岸或东岸有湾子、死河叉等与大水面相连的局部小水域,则堪称此季垂钓的首选位置;其次是进水口或生活废水排入口附近的浅滩处;在江河湖库等大水面垂钓,滩有大小、深浅之分,有大滩不选小滩,有浅滩不选深滩(当然,浅滩的浅也是有限度的,要以适宜为最好),有浑水滩不选清水滩,有亮水滩不选水草滩——这一点是这个季节与其它季节的根本不同,很多钓友都知道“钓鱼不钓草,等于瞎糊跑”的钓鱼谚语,但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因为正是多种鱼的繁殖季节,甩籽的鱼相互追逐着在草滩或草边游蹿、翻腾,“噼里啪啦”看起来很热闹,却很少有鱼吃钩,即便是偶尔有吃钩的,但真正的钓鱼人似乎也不应该钓获正在繁殖后代的鱼儿,而不甩籽或已经甩过籽的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在无草的亮水滩游动觅食,可放心垂钓,若偶尔钓上了一条“满腹经纶,尚未贡献”的雌鱼,建议小心放生,说不定那一天蒲松龄笔下那美丽的“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就会因你的好生之德而光顾菩萨心肠的人。
2、探测水底地形选点。
在选好了钓位之后不要急于打窝,要先装配好漂、线、坠,反复探测预定钓点附近的水底地形,探测范围要尽可能的大一些,根据探知的水底情况选择出相对理想的钓点。根据水底地形选择钓点的方法是:要选择水底有沟、坎、斜坡、面积在一平方米以上的凹陷处等,特别是在大面积浅滩中找到到滩中凹和沟是最理想的钓点,关于选择滩中凹这一点,我在“一夫垂钓博客”中的多篇文章里都曾经提到,而且说的也很详细,哪怕是水的深度只相差二三十厘米,甚至是只有10厘米左右的差距时,滩中之鱼都很有可能会集中在这个“凹”中,特别是鲤鱼,最喜欢滩中的凹、沟、斜坡等处。要注意的是:凹要有一定的面积,沟、坎要有一定的长度,不能仅仅是在一个很小的点上有深浅差距。比如把饵钩打在如碗口大的小深窝内反而会钓不到鱼。还有一种情况觉得有必要说一下:有时在钓点的水底,有一个隆起的小丘,面积很小,隆起部分可能只有10——20平方厘米甚至更小,当饵钩落在这个小丘的四周时漂只能露出1目左右,而每当饵钩落在这个隆起的小丘上时,漂就能露出4-5目,这个小丘与周围的差距只有几厘米,但就是这几厘米的差距,只要你能让饵钩准确的落在隆起的小丘上,窝中有鱼就会很快吃钩。但如果隆起部分的面积过大反而没有了这种效果。遇到面积相对较大的高低不平的水底时,钓鲤鱼要钓坎下,若以钓草鱼为主时就要钓坎上。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有兴趣的钓友不妨试一试,效果差距非常明显。
3、人为改变水底地形。
有时我们在河流垂钓,既没有湾叉,又找不到凹陷的岸,水的流速根本就立不住漂,这种情况手竿垂钓时,可以在水中插几根树枝,不想下水可以在树枝上绑上石块等重物丢进去,然后再弄几小捆草加上适当的重物扔在树枝的上游一侧,上层再扔些浮草进去,树枝挡住草就形成了一道组织水流的屏障,在树枝的下游一侧就会形成一个回水湾,不仅能立住漂,还可以聚鱼,在这个人为制造的钓点打上窝垂钓就很不错。有时在水库或者池塘垂钓,钓点的位置和水深都很适宜,就是水底很平坦,既没有沟坎,也没有斜坡,即使打了窝也很难聚住鱼,如果是距离较近,自己经常能够光顾的水域,可以带几个红色的方便塑料袋去,到了水边之后在塑料袋子里装上土,然后扎紧袋口沉入水底,可以在几平方米的面积内抛入6——9个这样装满土的红色塑料袋子(袋子不要太大,每个能装5-8斤土即可),一两天之后这个地方就会有鱼,如果打上窝就更能聚住鱼成为比较好的手竿钓点,因为塑料方便袋子很薄,即便是钩子钩到袋子上,提竿时也基本没什么感觉,不会挂底。但必须用红色或者黑色的塑料袋子,白色的不行。也有人用草捆等其它东西,但或不够持久,或容易挂钩,不如塑料袋子装土,既可以在水底保持很长时间又不会挂钩。
关于如何选择钓位和钓点还有很多的内容,以后还会在“一夫垂钓博客”中介绍给大家来共同探讨。总之,垂钓是一项需要脑力和体力结合的户外活动,不管是选位、配饵、钓具使用和钓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开动脑筋,不断总结。说到钓具,向大家推荐一款鳞影的手竿,鳞影2h手竿,质量和手感堪称一流!很值得玩手竿的钓友关注这款手竿。再说饵料的使用和搭配以及有效的钓法,都要经过很多次的实验和总结才能找到更好的用法和效果。垂钓是一项智者的游戏,这也正是垂钓的魅力所在。愿钓友们有一个开心愉快的垂钓过程,获益于身心。
一、根据季节选择钓点
我们知道鱼有“三趋”既趋温、趋氧、趋食,在这三趋中,不同的季节又有侧重和主次。春季大地回暖,气温升高,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也在缓慢上升,此时的鱼以趋温为主,因此春季垂钓选位,应以不同位置的水温高低为重要依据,比如:应选择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进水口附近、大面积浅滩、水中有立杆植物或稀疏水草的地方、与大水面相连的小水域、连续数日都是下风口的近岸处等都是春季水温升高相对较快的地方。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较大,所以不能在相同的季节来选择这些钓点,江南的春天会来的更早些,而北方却很晚。记得在1984元宵节刚过,我在上海黄浦江边用手竿垂钓鲤鱼就频频上钩,而在东北要在水库浅滩钓到鲤鱼却要等到立夏之后。在华中地区,初春时节虽然气温开始回升,但昼夜温差较大,最低气温仍然在0度左右徘徊,此时虽然鱼已经开始小范围活动,但仍然会在相对较深的水中,选位的依据与冬季垂钓相差无几。到了惊蛰和春分以后,鲫鱼、鲤鱼相继奔滩,进入了一年当中垂钓的第一个好季节。所以在仲春之前,最低气温在0度左右时仍然要选择日照时间较长的相对深水区,仲春之后,最低气温在5度以上时就要选择进水口附近、大面积浅滩、水中有立杆植物或稀疏水草的地方、与大水面相连的小水域、下风口的近岸处等水温升高较快的钓点。当然在选择这些钓点的时候其他方面的因素也要同时顾及。
二、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钓点
根据多年的垂钓经验,天气变化在任何时候对钓鱼的影响都非常之大。限于篇幅,这里只说天气变化对春季垂钓选位的影响,其他方面在以往的文章中已有部分介绍(请百度搜索“野钓一夫垂钓博客”),以后还会写专门的文章叙述不同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春季天气变化对选位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前几天都是连续晴好的升温天气,今天突然降温,今天的钓点就不宜选择在下风口或者太靠近进水口的位置,降温的第一天虽然仍然要选择浅滩,但最好是选择背风或偏风处的滩,不宜选择顶风岸边的滩,最好能选择大面积浅滩中水相对较深的地方作为钓点,也就是我曾经在以往的文章中所说的“滩中凹”;如果是在降温之后的第二天或者连续降温的天气出钓,则更要选择水相对较深一些的背风处,若是在水库的进水口附近至少要离开进水口30米以外,选择2米以上的水深。在气温正常的晴好天气,如果连续两天以上东风或者东南风,就宁可舍弃日照时间较长的北岸或东岸,而选择西岸或西北岸边处在下风口的浅滩做钓点。再如:在阳光明媚而有3-4级风的晚春,应以迎风岸边的浅滩为首选,不要怕水面风浪太大而看不清漂像,下风口的风浪和浑水会使鱼变的非常胆大,吃钩很稳,在泥土质的陡岸,风浪冲刷会使岸边的水变的浑浊,这时3.6米的竿都嫌长,只要岸边的水深适宜,有时就在近岸脚下1米多深的水中就能钓到十几斤的大鱼。再就是天气突然晴好,温度骤升而且风平浪静,春季的这种天气出钓一般早晨和上午在近岸浅滩选点能钓到鱼,中午和下午鱼会浮在远离岸边的水表晒阳取暖很少活动,此时近岸很难钓到鱼,钓点就要离岸远一些,而且如果没有好的窝饵诱鱼下底是很难钓获的,如果窝饵和钓饵俱佳,在离岸较远的钓点仍然可以不断上钩。春季的细雨天气虽然鱼比较好钓,但毕竟气温尚低,人被淋湿了会感到寒冷,而且即便是有雨具,也免不了到处是泥,弄得人很不**,所以本人一向不主张雨天垂钓。休闲垂钓以人本身**快乐为第一目的,其次才是鱼获,之所以要钓获更多更大的鱼,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刺激和满足成就感的快乐,并非是为了多得到几条鱼,所以不可本末倒置。
三、周边环境对钓位选择的影响
周边环境对钓位的选择有时是影响很大的,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靠近大路或岸边经常有噪杂声的地方是不宜选做钓位的,尤其是春季要钓浅滩其影响会更大。而水边有畜禽饲养场、并有生活废水或畜禽粪便排入水中的排水口附近水深适宜处会有鱼聚集觅食,有时要把钓点选的离排水口很近,有时则要稍远一些,一般来说,排入量大而且已经很长时间、水质较肥则稍远,排入量小、时间短则要近一些;有时岸边会有树冠伸向水面的大树或倒在水中的树,靠近树冠下的水域或倒在水中树的近旁都是比较不错的手竿钓点,岸边有菜地或者有田间除草抛弃水中的附近也经常会是不错的钓点。
四、针对不同水情选择钓点。
休闲垂钓,不管是奇峰翠岭间人工大坝拦起的水库,还是大自然聚日月之灵气天然形成的鹭飞鹤舞的湖泊,即便是波涛奔涌的江河或静默无声的野塘,无论是深水、浅水、肥水、瘦水、清水、浑水,只要是有水有鱼的地方我们都想试一试,钓一钓,意欲在融入自然的心旷神怡中,再叠加一段舞竹戏鱼的小插曲。
1、深水选浅,浅中找深。在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往往是绝大部分水很深,数十米甚至上百米不足为奇,在这些地方就要以选择较浅的适宜水深处为第一要点,淡水鱼类有别于深海水族,一般情况下淡水鱼绝大部分时间都活动在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水深超过8米的水底,水的溶氧量很低,一般的鱼是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水底的,即便是比较喜欢深水的大青鱼等,也很少会光顾水深超过十米的水下。因此,在这些水普遍较深的大水域,要尽量选择进水口附近、被淹没的梯田、相对面积较大的自然滩涂等处作为钓点,而如果是在不超过6米水深的大面积浅滩中,则又要选择滩中的较深处更容易上大鱼。在较小的河流或野塘等水普遍较浅的水域,就要选择相对水更深一些的地方作为钓点,特别是在江河等流水中,因为水的流动,使浅水处与深水处的水温和溶氧量都比较接近,而深水处会使鱼感到更安全,因此在相对较深的水域则更容易钓获大鱼。
2、水清钓远,水浑钓浅。在水库、湖泊等自然水域,一般水质较清,能见度大多都在一米以上,甚至超过两米,在这样的水域垂钓,最好选择离岸较远,水深在4—8米之间的地方作为钓点。若是在水比较混,能见度在30厘米以内,甚至不超过10厘米的河流、野塘等水域,深水区的水底会一片漆黑,在淡水鱼中,除了鲶鱼等少数弱视品种喜黑暗,其它如鲤鱼、鲫鱼、草鱼、鲳鱼等大部分淡水鱼都是喜弱光的鱼类,所以在水质很混的水域就要选择相对较浅的地方做钓点,特别是在气温上升的春季,混水的透光度很差,水底温度上升慢,越深的地方水温升高的越慢,更要选择混水的浅滩,这个季节在水质比较混的水域,在水深不超过一米的地方钓获十几斤的大鱼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3、净水找草,草塘选净。野河、野塘、芦苇塘、莲藕塘等,有的水域干干净净,很少有水草或水生植物,有的水域确是水草满塘很少有亮水区。在这些水域垂钓,越是很少有水生植物的水域,越是要找有水草处做钓点,哪怕是只有很少的几颗或稀疏的一小片水草,只要水深适宜,都会成为“鱼家必争之地”;相反如果是在几乎是水中到处都长满了水草的草塘或野河,则要尽量选择无草的亮水区,实在没有亮水,就选择水生植物最稀疏的区域。如果是既有很多水草,又有大面积亮水的水域,则最好选择较多的水草与较大的亮水面衔接的水草边沿作为钓点,冬春和初夏季节,要选择水草向阳的一侧,盛夏和秋季要选择水草背阴的一侧,否则效果相差很大。根据季节选点我已在上篇中叙述,并已发在本网,也可以到我的博客(野钓一夫垂钓博客)里去看。
4、流水选稳,死水找动。
在江河等流动水域垂钓,除了采用漂流钓法钓激流处的顶水鱼之外,一般常规钓法都要尽量选择河道较宽处的近岸、岸边凹陷处、回水湾、水中有密集水草或其它障碍物等阻挡水流的下游等水流较缓相对稳定的地方做为钓点。一是流水中的大部分鱼类习惯在缓流处觅食,二是相对稳定的水中,便于饵料积存,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水流冲走。若选择到能定点立漂的位置且水深适宜即可作为钓点。若是在水库、野塘、死河叉等不流动的水域垂钓,则宜在进出水口附近,水有缓慢移动的地方选择钓点,没有进出水口时,在有风的天气可选择风底一侧水下有缓慢暗流的地方,因为风吹水面,使表层的水不停地涌向风底,在风底近岸处的一侧下层水就会产生缓慢的暗流。比如:刮东南风时,水面的西北角是风底,若风向是南风略偏东,则水面西北角的北岸近岸处的下层水会产生向东移动的暗流;若风向是东风略偏南,则水面西北角西岸近岸处的下层水会产生向南移动的暗流。有时我们在有风浪的天气用长尾立漂垂钓,漂不但不顺风移动,反而会斜向顶风走漂,就是因为风浪使水下产生暗流的作用。风底产生暗流的地方,正是自然饵料沉积、溶氧量充足的地方,常常是大获丰收的钓点。
五、根据地形差别选则钓点。
从惊蛰到芒种,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田野的新绿从尖尖的嫩芽逐渐伸展开,在不经意间已经肆无忌惮的连成一片,那直指苍穹的草尖绿色,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爬上了树梢,绿满枝头,映衬的湖光山色一片碧绿。在这“艳阳映碧水,春风拂柳醉”的迷人季节,也正是钓友们踏青出钓的好时机。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在深水中越冬的鱼儿便会争先恐后的追风逐浪游向浅滩——游到水温相对较高的水域嬉戏、觅食、并完成后代的繁衍。由于这个季节鱼在水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段时间垂钓要根据地形差异选择钓点就显得尤为关键。
1、根据岸边地形选位。
“春季多南风,背阴朝阳晒睡翁”。因此在仲春到夏初这段时间垂钓,无论江河湖库,都要尽量选择水域的北岸和东岸的向阳处,如果在北岸或东岸有湾子、死河叉等与大水面相连的局部小水域,则堪称此季垂钓的首选位置;其次是进水口或生活废水排入口附近的浅滩处;在江河湖库等大水面垂钓,滩有大小、深浅之分,有大滩不选小滩,有浅滩不选深滩(当然,浅滩的浅也是有限度的,要以适宜为最好),有浑水滩不选清水滩,有亮水滩不选水草滩——这一点是这个季节与其它季节的根本不同,很多钓友都知道“钓鱼不钓草,等于瞎糊跑”的钓鱼谚语,但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因为正是多种鱼的繁殖季节,甩籽的鱼相互追逐着在草滩或草边游蹿、翻腾,“噼里啪啦”看起来很热闹,却很少有鱼吃钩,即便是偶尔有吃钩的,但真正的钓鱼人似乎也不应该钓获正在繁殖后代的鱼儿,而不甩籽或已经甩过籽的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在无草的亮水滩游动觅食,可放心垂钓,若偶尔钓上了一条“满腹经纶,尚未贡献”的雌鱼,建议小心放生,说不定那一天蒲松龄笔下那美丽的“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就会因你的好生之德而光顾菩萨心肠的人。
2、探测水底地形选点。
在选好了钓位之后不要急于打窝,要先装配好漂、线、坠,反复探测预定钓点附近的水底地形,探测范围要尽可能的大一些,根据探知的水底情况选择出相对理想的钓点。根据水底地形选择钓点的方法是:要选择水底有沟、坎、斜坡、面积在一平方米以上的凹陷处等,特别是在大面积浅滩中找到到滩中凹和沟是最理想的钓点,关于选择滩中凹这一点,我在“一夫垂钓博客”中的多篇文章里都曾经提到,而且说的也很详细,哪怕是水的深度只相差二三十厘米,甚至是只有10厘米左右的差距时,滩中之鱼都很有可能会集中在这个“凹”中,特别是鲤鱼,最喜欢滩中的凹、沟、斜坡等处。要注意的是:凹要有一定的面积,沟、坎要有一定的长度,不能仅仅是在一个很小的点上有深浅差距。比如把饵钩打在如碗口大的小深窝内反而会钓不到鱼。还有一种情况觉得有必要说一下:有时在钓点的水底,有一个隆起的小丘,面积很小,隆起部分可能只有10——20平方厘米甚至更小,当饵钩落在这个小丘的四周时漂只能露出1目左右,而每当饵钩落在这个隆起的小丘上时,漂就能露出4-5目,这个小丘与周围的差距只有几厘米,但就是这几厘米的差距,只要你能让饵钩准确的落在隆起的小丘上,窝中有鱼就会很快吃钩。但如果隆起部分的面积过大反而没有了这种效果。遇到面积相对较大的高低不平的水底时,钓鲤鱼要钓坎下,若以钓草鱼为主时就要钓坎上。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有兴趣的钓友不妨试一试,效果差距非常明显。
3、人为改变水底地形。
有时我们在河流垂钓,既没有湾叉,又找不到凹陷的岸,水的流速根本就立不住漂,这种情况手竿垂钓时,可以在水中插几根树枝,不想下水可以在树枝上绑上石块等重物丢进去,然后再弄几小捆草加上适当的重物扔在树枝的上游一侧,上层再扔些浮草进去,树枝挡住草就形成了一道组织水流的屏障,在树枝的下游一侧就会形成一个回水湾,不仅能立住漂,还可以聚鱼,在这个人为制造的钓点打上窝垂钓就很不错。有时在水库或者池塘垂钓,钓点的位置和水深都很适宜,就是水底很平坦,既没有沟坎,也没有斜坡,即使打了窝也很难聚住鱼,如果是距离较近,自己经常能够光顾的水域,可以带几个红色的方便塑料袋去,到了水边之后在塑料袋子里装上土,然后扎紧袋口沉入水底,可以在几平方米的面积内抛入6——9个这样装满土的红色塑料袋子(袋子不要太大,每个能装5-8斤土即可),一两天之后这个地方就会有鱼,如果打上窝就更能聚住鱼成为比较好的手竿钓点,因为塑料方便袋子很薄,即便是钩子钩到袋子上,提竿时也基本没什么感觉,不会挂底。但必须用红色或者黑色的塑料袋子,白色的不行。也有人用草捆等其它东西,但或不够持久,或容易挂钩,不如塑料袋子装土,既可以在水底保持很长时间又不会挂钩。
关于如何选择钓位和钓点还有很多的内容,以后还会在“一夫垂钓博客”中介绍给大家来共同探讨。总之,垂钓是一项需要脑力和体力结合的户外活动,不管是选位、配饵、钓具使用和钓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开动脑筋,不断总结。说到钓具,向大家推荐一款鳞影的手竿,鳞影2h手竿,质量和手感堪称一流!很值得玩手竿的钓友关注这款手竿。再说饵料的使用和搭配以及有效的钓法,都要经过很多次的实验和总结才能找到更好的用法和效果。垂钓是一项智者的游戏,这也正是垂钓的魅力所在。愿钓友们有一个开心愉快的垂钓过程,获益于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