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安琪妈妈去楼下散步,我和安琪在家。安琪洗完澡后,在浴室里玩,不小心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她做
错事后显得很紧张,拿着短裤对我说:
爸爸,你说妈妈会不会生气呢?
发生了什么事儿?
我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我把它放在厕所的小凳子上,上面是湿的,就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
哦,你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你担心妈妈会批评你是吗?
是的,你说妈妈会批评我吗?
我也不知道,不过你要是能向妈妈主动承认错误,她可能更愿意原谅你。你愿意向她承认错误吗?
愿意。
那你怎么说呢?我们来演示一次吧。我现在是妈妈,从外面回来了。
妈妈,对不起,我刚才不小心把你的短裤弄湿了。(语气中带有紧张)
我蹲着来对她说:你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是吗?
是的,妈妈你可以原谅我吗?
我可以原谅你,下次小心些就行了。
嗯!
如果妈妈不原谅你,你愿意帮妈妈洗干净这条短裤吗?
愿意。
好的,等妈妈回来你就这样说就行了。
演示完毕,我们把妈妈的短裤放到沙发上,我开始一边给她读书一边等妈妈回来。
等妈妈回来时,安琪有些不犹豫,不知如何开始。
等妈妈走进房间去,我问她:
你还要向妈妈道歉吗?
要!说完提着短裤走了,走到半路还对我说:爸爸,你不要听。
好的,我不听。
她在里面和妈妈说明了短裤的事儿,妈妈也对她的行为表示了谅解。很快,安琪就轻松地跑出来继续让我读书。
安琪爸爸想说:
1.感谢这次小错误的发生,因为通过此事,我让安琪知道,犯错误后主动错误,并为此承担责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为了逃避责罚和责任而撒谎。
2.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显得有些紧张,不知道成人会怎样对待她。如果成人以批评、指责或者打骂的方式来对待的话,孩子会因此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形成认知模式——我做错了事是不被大人原谅的。于是,下次在做了错事后,她会为了逃避责罚而采取说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成人若以和善、宽容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错误,孩子则会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哪怕是做了错事。于是她会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如何弥补过失和承担责任上,而不是放在如何编造谎言上
错事后显得很紧张,拿着短裤对我说:
爸爸,你说妈妈会不会生气呢?
发生了什么事儿?
我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我把它放在厕所的小凳子上,上面是湿的,就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
哦,你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你担心妈妈会批评你是吗?
是的,你说妈妈会批评我吗?
我也不知道,不过你要是能向妈妈主动承认错误,她可能更愿意原谅你。你愿意向她承认错误吗?
愿意。
那你怎么说呢?我们来演示一次吧。我现在是妈妈,从外面回来了。
妈妈,对不起,我刚才不小心把你的短裤弄湿了。(语气中带有紧张)
我蹲着来对她说:你把妈妈的短裤弄湿了,是吗?
是的,妈妈你可以原谅我吗?
我可以原谅你,下次小心些就行了。
嗯!
如果妈妈不原谅你,你愿意帮妈妈洗干净这条短裤吗?
愿意。
好的,等妈妈回来你就这样说就行了。
演示完毕,我们把妈妈的短裤放到沙发上,我开始一边给她读书一边等妈妈回来。
等妈妈回来时,安琪有些不犹豫,不知如何开始。
等妈妈走进房间去,我问她:
你还要向妈妈道歉吗?
要!说完提着短裤走了,走到半路还对我说:爸爸,你不要听。
好的,我不听。
她在里面和妈妈说明了短裤的事儿,妈妈也对她的行为表示了谅解。很快,安琪就轻松地跑出来继续让我读书。
安琪爸爸想说:
1.感谢这次小错误的发生,因为通过此事,我让安琪知道,犯错误后主动错误,并为此承担责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为了逃避责罚和责任而撒谎。
2.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显得有些紧张,不知道成人会怎样对待她。如果成人以批评、指责或者打骂的方式来对待的话,孩子会因此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形成认知模式——我做错了事是不被大人原谅的。于是,下次在做了错事后,她会为了逃避责罚而采取说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成人若以和善、宽容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错误,孩子则会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哪怕是做了错事。于是她会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如何弥补过失和承担责任上,而不是放在如何编造谎言上